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唐极品闲人 > 第五百四十六章 叛军(七)

第五百四十六章 叛军(七)(5 / 6)

鲜讲和,阴怀异图“,天朝有水陆劲卒百余万,”以待你国动静“。

这般言语警告的作用当然是有限的,因为日本当时对华政策的追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化学习或经济获利,它开始试图挑战以大明为核心的东亚政治体系,挑战中国主导的华夷秩序。

万历四十年,浙江总兵杨崇业上报,日本”以三千人入琉球,执中山王,迁其宗器“。琉球与朝鲜一样,同是中国华夷秩序下的藩属,日本的侵略朝鲜、琉球显然是欲去中国而代之。

可是,中方的反应也仅仅是停留在”倭不可不备“的口头表达层面上。究其原因,明朝高层应当未曾认识到日本的真正战略理想,而仅仅把它当作了华夷秩序中一个不时犯混、不太听话的边缘性角色或”不完全成员“,对它的处理仍要以羁縻为主,以防备为辅;如果大张旗鼓地讨伐之,一来跨海远征浪费人力财力,未必能得到什么现实收获,一旦失败还颜面扫地;二来违背中国”以德服人“的对外政策传统指导准则,显得”堂堂天朝“黩武狭隘。

这就是为什么杜睿讨厌孔孟之道的原因了,一味的空谈,幻想,换来的不是万世太平,而是养虎为患。

中国人是喜欢幻想的,就像从一开始,中国的政权就一厢情愿,单方面地把日本纳入了自我为中心的册封与朝贡体系,这种立场是”单方面的“,与朝鲜、琉球等国家心甘情愿受大唐的庇护不同,日本并未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定位于这个体系,相反,它吸收中国的”夷夏“观念后,反而试图建立一个以日本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当然,为了避免和强盛期的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在那些时段,日本一般会采取虚与委蛇的两面策略,政治上满足中方的”面子“,捞取现实的经济、文化利益。

于是这才有了明朝的时候,羽翼渐丰的日本实质上已经初现在东亚欲与中国分庭抗礼的积极作为,丰臣秀吉在《答朝鲜国王书》中更提出要”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但明帝国出于种种原因,对此保持了一贯的懵然和无视。

进入清朝,中日两国内外形势都发生重大变化。总体来说,由于江户幕府奉行锁国政策,清朝亦在后来实行海禁,双方的接触远没有明朝密切。

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琉球,萨摩藩在明季入侵琉球后,虽由德川家康将琉球国王送还,但琉球实已沦为萨摩操控的傀儡政权,仅在名义上仍为清朝的藩属。与明朝一样的是,清朝亦对日本没有认真了解的愿望。

公元1649年,顺治帝遣使往琉球,萨摩藩就清廷倘若提出剃发易服的要求如何对应询问江户,得到的回答是可以接受。

为了蒙蔽清廷,以免惹火上身,萨摩采取了诸般欺诈手段。当清廷来使抵达,便暂时掩盖撤除萨摩在琉球的存在,萨摩驻琉球官员不干涉琉球政权的人事、祭祀等重要事务,颁布《对唐人应答手册》等书籍,要求琉球人在遭遇清人或漂流到清帝国时懂得遮掩应对,必要时可以把有日本有关的事物统统抛弃,这些做法的动机,就是为了避免侵略琉球的实情曝光,导致和清正面冲突。

日本就是用这种欺骗的手段,以及坚韧的犹如乌龟一样的忍耐力,一直拖到了中国式微,自家崛起的那一刻。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杜睿极端痛恨日本的近代史了,日本一方面改革自强,一方面在出兵台湾、吞并琉球和介入朝鲜等事件上,处处挑战中国,特别是琉球置县与强迫朝鲜签约,树立霸权之意昭然若揭。

后来更是使得当了千余年三孙子学生的日本一下子成了中国的老师,本末倒置,而且这个老师一点儿都不像当初中国那样耐心教导,他一遍在思想上殖民,一遍对着中国动起了全武行。

如果当下没有杜睿这个穿越者的话,历史还会像前世一样,在中国的无知,可日本的忍耐当中度过,一直到旧事重演的那一刻。

杜睿正是因为熟悉历史,所以当大唐的实力强大到足以跨海远击日本的时候,便发动大军直捣平安京,解决了这个麻烦。

不过杜睿万万没想到的是,倭国居然也有一个和他一样的穿越者,这是他始料未及的,现在为了华夏的安宁,子孙后代的福祉,杜睿必须将这个危险源消灭在萌芽之中,而且不惜一切代价。

冯照知道杜睿筹谋这么一个大计划,就是为了消灭那个天草四郎在澳洲道的势力,不过他始终都觉得杜睿有些小题大做,一个亡了国的小小倭人也值得如此重视?

不过有些话,冯照不敢说出口,他知道杜睿既然要做,那么就有他的道理,冯照能做的就是遵照杜睿的命令行事。

一天的行军,就在将士们的抱怨声中结束了,还是没能看到叛军和土人的影子,这让将士们的怨言更大了,不过也总算是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杜睿大发慈悲,下令原地休整,而且是无限期的。

当将士们都在安营扎寨的时候,杜睿正对这那张他亲手绘制的澳洲道全图,在心里默默的推演着。

唐军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整个大自流盆地的中心地带了,四周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