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6 / 6)
马人不知道的道路,这就是间谍的作用。
令人津津论道的特拉西米若湖战役之所以能够按照汉尼拔的部署,就是因为在此之前汉尼拔巧妙地穿越了大草地,越过了罗马重兵把守的大路,把罗马军团甩在了后面。所以罗马人怕汉尼拔进军虚弱的罗马,不得不在后面紧紧追赶、急于求战,从而掉入了汉尼拔精心设计的战场。
第五:汉尼拔在其战争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军队中有很多的雇佣军,早在远征意大利之前,汉尼拔就在西班牙征集了一支优秀的善于作战的雇佣军部队为其战略目标服务。
在汉尼拔远征意大利之前,他手下只有2500名左右的士兵是迦太基公民,其它的士兵都是从欧洲和非洲各地雇来的,应该说汉尼拔是世界上较早大规模使用雇佣兵部队参加作战的军事统帅。
虽然使用雇佣军可以减少迦太基人的伤亡,不过,大量使用雇佣军也是有其弊端的,一部分雇佣军在进军罗马的途中因为受不了艰苦而逃跑,因此,当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汉尼拔的远征大军就已经不足半数了。
另外,雇佣军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迦太基政府不能提供给汉尼拔时,为了维护雇佣军巨大的开销,汉尼拔必须在罗马境内攻城略地,抢夺财产。这样的掠夺,自然会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
但不管怎么说,雇佣军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迦太基的克隆人军队。除此之外,汉尼拔十分重视谋略的作用,他所用的”火牛计“反映了当时人们如何利用一切战争资源的思想。
汉尼拔十分重视收买人心,有时候,他将自己扮作来自上天的神,使那些迷信的当地酋长相信他所说的话。在领导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雇佣军部队时,汉尼拔经常把打胜仗后俘获的奴隶分给自己军队中的高卢人,使他们有获利的机会,从而更死心塌地的为他去作战。
汉尼拔的几次胜利使其在意大利半岛上的同盟者愈益增多,其中的一部分人寄希望于汉尼拔能够消灭罗马,使他们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就是最早的”战争红利“驱动心理。
甚至连杜睿都十分推崇汉尼拔,其许多思想和作战方法都有着理想主义的光芒,甚至可以说,他是后世”高边疆“战略理论之父。
杜学文将汉尼拔当成自己的偶像,而不是他的父亲杜睿,完全是因为汉尼拔的战略思想,更加天马行空,更加匪夷所思。
就如同这一刻,杜学文记起来的那个可以成为唐军一线生机的战例一一坎尼会战!
薛讷见杜学文突然笑了起来,忙道:”兄长!可是又有何计划?“
杜学文笑道:”或许这一次,你我兄弟两个就要名扬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