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此身许国难许卿(5 / 6)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杜睿的心中也是有英雄情结的,既然生在这么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若是当真碌碌无为,最后老死于病榻之上,他又如何能够甘心。
“涑儿!欣儿!宝钗!你们都不要再说了,此生终究是我有负于你们了!”
见杜睿如此言语,安康公主心中也是幽幽一叹,想到自己方才居然对着父祖创建的大唐帝国吃醋,也是觉得好笑。
“你啊!总是口口声声的要求闲,可是最终也挣脱不得国事羁绊,便是个天生的劳碌命!”
杜睿闻言,要是一笑,道:“这又如之奈何啊!”
安康公主道:“父皇和皇兄都曾亏欠于你,可是每次遇了难事,只要一纸诏书,你便什么都忘记了,算了!都这么多年了,我也早就习惯了!你若要去,我们姐妹又如何会当真牵绊着你,阻拦你的大事,只盼你能保重己身,小心为上,千万要记得,长安城中,我们姐妹还在等着你平安归来!”
杜睿一早就知道,自己的妻子们都是善解人意,只是他要身涉险地,便是出于担心也要抱怨上几句,人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汝南公主也道:“好了!且都不要说了,睿郎不知何时便要西征,这一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返,涑儿!你也不要说了,省得睿郎挂心!”
安康公主嗔怒道:“欣儿姐姐便满心是睿郎,他要出征,妹妹怎的连叮嘱都不行了!”
杜睿忙道:“行!行!怎的不行!今日闲暇,又是重阳佳节,不如我们夫妻一同出门登高望远,可好!?”
杜睿自打重返朝堂之后,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倒是有大半的时间都忙于国事,对一众妻妾难免疏离了些,如今又要远征,自然想着要尽可能多陪陪家人,作为补偿。
一直都没说话的晋阳公主听了,连声叫好,道:“好!正好许久都不曾出去了,正好出去散散心!”
其余众女自然也是答应不提。
吩咐人备好了车马,撇下一众妻子儿女,杜睿带着众娇妻美妾便出了长安城,一路向南,直接去了翠华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九重阳节,长安城内高门大户之家都会带着家人,来翠华山登山望远,遥寄相思。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自秦汉唐王朝起,翠华山就被开辟为皇家的“御花园”、“上林苑”,传说当年汉武帝曾在此拜谒太乙神。
翠华山集天地之灵秀,宇内仅有、天下罕见的山崩奇观、秦岭最高的九天瀑布、独有的秦岭堰塞湖的天池,千亩高山杜鹃,万亩秦岭草甸,华夏奇观的冰洞、风洞,十大奇石等处解释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翠华金秋,红叶漫山。
翠华山的红叶,既有金元宝、五角枫等遍布群山峻岭,还有百亩南山柿子林成熟挂果,点缀山间,景色各异。
群山环抱一汪天池碧水,清澈如镜,俗尘不染,犹如上界飘逸的仙人一般,纯净、清秀,而盘道红叶则与湫池形成了鲜明对比。
每至重阳,柿叶早红,盘道上红叶片片,随风漫舞,宛如豆蔻年华的红衣女孩肆意挥动的红袖,分外妖娆;鹰崖珠帘,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水声震耳,气势壮观;残峰断崖,险峻突兀,奇峰怪石,争相竞上,直入云霄。
重阳节到翠华山赏红叶,亲自体验终南文化和自然美景,放逐自己的情感,留下几分眷恋,是人生最为惬意的事情。
赏漫山红叶,摘金黄柿子,游神秀终南,在天池边野餐,在山崩中徜徉,在风洞里徘徊,在巨石间攀爬,在悬崖边游走,远观、近视、仰望、俯瞰,穿梭山间,从各个角度领略翠华山的金秋美景,实为秦岭最美;充分享受着秋日里的阳光美景,享受着“山水翠华,文化终南”的自然馈赠。
还可以晚宿天池、翳芳湲会所或者农家乐,隐于大山之中,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叶而知秋,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享受秦岭翠华山秋天醉人霜红的美景。追红之旅,不能错过的“赏红游”,在这个秋季浪漫的季节,正是漫山红遍、万叶飘丹的季节,长安城内的高门富户都喜欢在此时节,去翠华山层林尽染的意境里享受那一份陶醉。
关于翠华山,还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泾阳县有个叫金翠花姑娘,心灵手巧,美丽出众,与本村潘郎两情相悦,私订了终身。
由于父母早亡,兄嫂为图彩礼而将她许配给咸阳城里的王姓富豪为妾,逼令成婚。眼看婚期降至,翠花思恋潘郎,日夜纺线。有天夜里,姑娘来到潘郎门前,正欲敲门,突然有狗狂叫,吓走了她。
于是姑娘把纺线系在门前树上,纺线直奔太乙山,藏于山间湖畔,盼着潘郎能顺着纺线找到她。
妹妹跑了,兄嫂难以向王家交代,其兄就四处寻找。听一南山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