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4 / 6)
把今天在侯府的所见所闻说与丈夫,忽听得外头传来一个爽朗的笑声:“娘亲,谁的亲事出了问题?”
帘子一掀,走进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来。穿着月白色的文士袍,头戴白玉冠,打扮得十分简单,但长得剑眉星目,虽没有萧少珏李玉那般妖孽的美貌,但是也绝对算得上风姿出众,妥妥的美少年一枚。
这便是纪成的次子纪海了。
纪成的长子纪鸿早已成家,但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纪成生就聪慧,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纪鸿在读书上头却没有太多的天分,二十岁才勉强中秀才,此后屡试不第。纪成见他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也就熄了心思,让他专心经营家中的庶务。
老二纪海倒是继承了他的优点,为人极为聪颖,十岁便中了秀才,只可惜因为过于顽劣,连考两次乡试都是落第,直到现在也仍然还是个秀才。
向是纪家这样的人家,和长兴侯府不同,要保持家族的兴盛不衰,就必须世世代代都有人中进士做官,因此纪成对纪海颇为不满,见了他脸就沉了下来。“你不好好读书,每日只打听这些有的没的,你祖父和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都中举了,你看看你,你又是什么样?我纪氏怎么出了你这么个不肖子?”
纪海没想到父亲也在,立刻变得束手束脚,低声叫了声:“爹爹!”
陈氏十分偏爱这个聪颖孝顺的次子,连忙帮腔道:“好了老爷,你看看你,见他一次骂他一次,弄得孩子见了你就变成了缩头乌龟似的。”
纪成“哼”了一声,没有再骂。虽然骂他骂得凶,实际上对这个儿子是寄予了厚望的。
陈氏转头对纪海道:“这里没有你什么事了,你快去读书吧。你在这里没的又惹你父亲生气。”
纪海犹豫了一下,偷偷瞥了父亲一眼,鼓足勇气道:“娘亲,你们刚才是不是说……大表妹要议亲了?”
大表妹就是陆清娴。
因为纪氏在京师便只有纪成这么一位堂兄,因此两家的来往颇为频密,纪海小的时候经常有机会和陆清娴见面玩耍,陆清娴出身高贵,人既漂亮又温柔,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可以说满足了纪海对贤妻良母的所有想象。纪海知道她温婉柔顺的外表下,其实包藏着一颗坚强的心,这让他更对这位表妹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只是后来陆清娴渐渐大了,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和陆清娴独处了。
陈氏长叹了一声:“是武进伯府的世子朱昊,你姑母和姑丈已经同意,只差过了老太太那一关,两家就要交换庚帖了,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儿子的心思她又怎么能不明白。
纪海听到这里不由脸色苍白,嗫嚅道:“不是还没有交换庚帖呢吗?”
说起这个纪成就生气,砰地一拍桌子:“你还要脸不要?要是你早点中个举人回来,你老子我也能厚着脸皮去妹妹那里求上一求,可是你看看你如今,一没有功名二没有出身,你总不能让娴姐儿嫁过来跟着你喝西北风吧!”
纪海争辩道:“若是大表妹肯嫁过来,儿子自会上进,将来必然考中进士也给她博个凤冠霞帔……儿子有信心,下一科一定能中!”
纪成嗤之以鼻,“吹牛谁不会!”也懒得再理会儿子,不耐烦地挥挥手:“我和你娘商量正事,你出去出去。”
纪海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正院,回到书房中也没有心思再读书了。躺在床榻之上,满脑子都是伊人窈窕的身影。若他是举人,十六岁的举人满大齐也找不出几个来,仕途之上一片光明。可十六的秀才,那可就多了去了,在京城这种地方说分文不值也不为过。况且纪成这一支又不是浔阳纪氏的嫡枝,那朱昊更是武进伯世子,他如何能比,一时恨自己无能,连续两次秋闱全都落第,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第二天一早起来,才知道父母一道去了长兴侯府。他想起昨天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对话。父亲把姑母当成亲妹子一般看顾,此去必定是为了帮姑母说项去的。
纪海想起大表妹很快就要嫁作人妇,只觉得心痛如绞,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带着小厮就去了长兴侯府。
门房上的人早就认识纪海了,况且半个时辰之前,纪成和陈氏刚刚进了侯府的大门,因此十分热情地放行,一个管事便问:“纪少爷是要去睦元堂还是翠峰苑,小的给您带路。”
纪海连忙道:“我去翠峰苑看望姑丈姑母,那边的路我熟,不敢麻烦大哥。”这么做多少有些于理不合,不过纪海是熟客,门房客气了两句也就任他去了。
纪海就带着小厮来到侯府后花园,一个三叉路口的旁边有个小亭子,他便在亭子里坐了下来。
纪海估摸着父亲和老太爷的谈话应该不会那么快结束,等父亲谈完了,必然要去翠峰苑看望纪氏,纪成自然不便去内宅,纪氏接待他的地方最有可能的就是陆宸的书房。而舅舅来了,陆清娴没有不来拜见的道理,这个三岔路口就是陆清娴的必经之地。
纪海迫切地想要见陆清娴,至于见了陆清娴之后说些什么,他压根就没想好。
纪海在这里焦急地等待着,过了有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