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部分(3 / 4)
我一语,弄得钟父满头雾水。又见公孙长年轻英俊,相貌堂堂,礼数周全,不类奸猾之人,遂态度缓和,和公孙长一边吃酒,一边听钟灵儿大讲几个月来的江湖经历,其中也不少添油加醋,公孙长也不去拆穿,直到鸡叫三遍方安排公孙长睡去。
毕竟连日来赶路住店,毕竟夜半上山,毕竟熬夜深谈,毕竟吃多了几杯酒,公孙长被吵醒时,已是翌日午时。
公孙长起床梳洗已毕,更见精神,更见英俊,更见书生气十足。
在院里吵闹的是钟灵儿和一双兄妹。大的男孩儿十一二岁,叫映泉,小的女孩儿五六岁,叫映月。他们是钟灵儿邻居的孩子。
说是邻居,其实就一户,住处相隔二百来步,在钟灵儿家的左下方。
户主叫贾山,其妻李氏。听说钟家来了客人,全家都来帮忙。
公孙长和钟父以及贾山一家分别见礼。
这贾山虽说是猎户人家,到生的白白净净,和公孙长体型肤色极似。
几天之后,公孙长才弄明白,钟父并非猎户,而是有相当医道的郎中,平素靠下山治病和卖草药为生。
而贾山一家亦非邻居,而是一家人。
贾山是钟父的义子,贾山的父亲贾团是猎户。
二十年前,钟父游医至此,一日到山上采药,恰逢贾团之妻刘氏难产,钟父赶忙医治,尽管未能保住刘氏性命,孩子倒是活了下来,就是现在的贾山。
后来,贾团就把钟父留在山上,并把贾山记在钟父膝下,当作义子。
贾山十岁时,贾团上山打猎,不幸跌入深谷,尸骨无存,从此,贾山就跟随钟父生活。
钟父亦不负贾团所托,给贾山娶妻成家。贾山陆续生育一男一女,钟父为他们分别取名贾映泉,贾映月。
而钟灵儿亦非钟父亲生,是在贾山十三岁时,从焦镇捡回来的孤儿。
这本不是一家人的几个人,却凑在一起,成了一家,和和美美的一家。
不过,钟父除了医术之外,还懂些武功剑法,平素就教贾山和钟灵儿习武,贾山倒没什么,钟灵儿自从觉得自己学成了武功之后,经常偷偷外出,曰:闯荡江湖。她刁蛮任性,钟父拿她没法,只好整日价提心吊胆地由她去。
公孙长心想:看来钟灵儿的“贾茗儿”还真不全是瞎掰。
以公孙长的人格魅力,自然不难打动钟父和贾山夫妇,包括那一对儿儿女。
钟灵儿自不必说。
在他们的盛情之下,公孙长决定留在山上过年。
不过他总隐隐约约感觉到钟父不那么简单。
临近年关,少不得要置办年货,而距云台山最近的集镇就是焦镇了。
况且公孙长初到别人家,有些表示,何况自己有的是金子。
金字太大,要兑换银子用起来才方便,而焦镇最大的银号就是“天下银号”,这似乎还是一家分号。
公孙长第一次兑银是和“钟素梅”第一次上山之前。
第二次兑银是和贾山一起去的,公孙长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要说兑银子,只要看金银即可,但掌柜好像对人亦很感兴趣。端详的非常仔细,不仅看人,而且还向桌下看,公孙长很纳闷。
第三次兑银是和钟灵儿一起去的,和往常一样,掌柜对两人又仔细地端详一阵,似乎在比对什么。
公孙长格外留意。
这一留意,竟然发现好像有一双眼睛跟着自己,一直到云台山下。
公孙长暗记在心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合家团圆,人人喜庆自不必说。
云台山上,几家人凑成一家人,和别的人家并无二致。
好吃好喝,好玩好耍,热热闹闹,高高兴兴。
而有一件事公孙长始终弄不明白。
那就是钟父祭祖的行为,按理说年关祭祖光明正大,但钟父总是一个人来完成,从不让贾山一家和钟灵儿到场,好像有什么秘密一样。
这让人感到疑惑。
直到某一日。
正月十六,钟父依然去祭拜。只有公孙长在家里。
门没有关,似乎有意让公孙长听到些什么。
公孙长隐隐约约听到钟父在念叨师伯师叔的声音。
公孙长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毕竟钟父给他的印象太过神秘,令公孙长太过好奇。
好奇就是推动人类做出某种决定的无限动力甚至不计后果,不计代价。
不过公孙长的这次好奇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相反对他却是好事。
公孙长走进去,看到钟父跪在一排牌位前,借着摇曳的烛光,他看清了牌位上的名字,而这些名字足以让他震惊异常,足以让他跪拜,痛哭。
而公孙长的进来仿佛是在钟父的意料之中。
顶层最高牌位上书“师祖神机子之位”,下层左首牌位上书“公孙圣公之位”,中间的乃书“显考讳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