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大漠鹰飞 > 第 42 部分

第 42 部分(2 / 3)

守仁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进士出身,曾做过州府。在父亲眼里,王守仁也应该苦读经史子集,科举取功,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然而,少年王守仁不要说读书应试了,就连行为举止也有别于别人的孩子,常常是荒诞怪异,把家人搞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提起来就让王知府大叹其气,大摇其头,甚至在同僚们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不过少年的王守仁也有很多梦想,诸多梦想中没有一个是科举取仕,奋斗仕途的,孔子啦,孟子啦,诸子百家都是他的榜样,他做梦都想成为圣人。然而他又不肯读正统的四书五经,尽看一些旁门左道,气的王知府骂他不务正业。

终于有一天,这位圣人坯子对朱子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兴趣经一发不可收拾。

他听人说朱子理学的精髓就是“格物致知”,重在格物。

格什么呢?他发现自家院子里有片竹子,就开始“格”起了竹子。一连七天七夜,不吃不喝不睡,梦想像佛祖释迦牟尼一样,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而得道。这一次道没有“格”出来,却实实在在“格”出了令王守仁终生难忘的东西,那就是病根,困扰自己一生,让自己尝尽苦痛的病根。就是这一次“格物”,也差点“格”掉了性命,得亏医治有效,否则后果不敢设想。

眼看王守仁到婚龄了,王知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这半傻不傻的儿子,王知府使出了杀手锏为他娶一房媳妇来管束他。说起来一切也还顺利,下聘定亲,一直到成婚。然而就是到了大婚这一天,竟出了差错。

亲家是靖江府张知府,王守仁去靖江完婚,一切就绪,到了拜堂的吉时,才发现新郎不在新娘的身边。这可急坏了张知府,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竟然消失了,堂拜不成也就罢了,人没了,怎么向王知府交代?

于是四处派人,满世界寻找,就差把靖江翻了个了,还是音讯全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还是王知府知道自己的儿子,派人安慰亲家:没准儿他自己就回来了,不要操心。

王知府没错,果不其然,王守仁自己回来了,不过是在三天之后。

问其去向曰:和城外道观里的道士论道了。

这是正常人吗?大婚之日晾着家里的娇妻和满座宾朋,一个人到破道观里和什么破道人谈天论地,还一去三日,真是匪夷所思!

人生两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怎么到了这位王守仁仁兄这里,还不如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野道人瞎扯胡侃来的金贵?

说到金榜题名,王守仁在大婚之后,终于发现自己要养家糊口,还真得做官不可。于是,这位仁兄才开始苦读经书准备应试,从童生,秀才到举人,还算顺利,一路过关斩将杀到殿试这最后一关时,厄运也随之而来。

殿试第一年,王守仁自信满满,坚信可以进士及第,然而却名落孙山,此后连续三年均为上榜,直到第五年,才中了进士,在翰林院谋个小缺,当了个小官。

之后,因为得罪权阉刘瑾,被打了五十大板,发配云南。刘瑾不解气又派人欲暗杀之。幸而这位仁兄,虽行为举止怪异,却也是机智之人,王守仁在杭州写下绝命诗,留下衣物制造跳江自尽的假现场,才算逃过一劫。

在云南龙场数载,竟然得道,创立了自己的学说和思想流派,其精髓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这一思想指导了王守仁一生的行动,也影响了此后数代人。也是这一思想,奠定了王守仁圣人的思想基础。

权阉倒台,王守仁重新被当朝启用,做了这湘赣都御史,负责该地方军务,这就碰上了宁王造反。

叛军到处,别人可以不理会,然则圣人王守仁王御史岂能袖手旁观?在他的奔走相告和戮力行动下,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然则王御史却没有得道当朝皇帝明武宗的任何封赏,知道数十年王御史死后,才被明武宗的继承者谥为新建侯。

有《无题》诗为证:

千百英雄千百愁,

淡然一曲将进酒。

知行合一致行知,

不问身后新建侯。

此当然是后话。

“知行合一”,公孙长站起身走到窗前大案旁,看着王御史刚刚写下的墨宝念道,“好字,好书,‘知行合一’,好!好”!

公孙长未必懂得其中奥秘,但见那字刚劲,挺拔,俊丽,不由得出口赞道。

“呵呵,公孙侠士莫非也是翰墨高手”?王御史笑问。

“小可岂敢?不过小可曾在敦煌石壁上见到过不少书法,气韵上佳,笔法惊人,御史大人墨宝与其中的有相似之处”。

“侠士说笑了,老朽拙笔怎能与先贤相提并论?不过书法一道,却是古今一脉相承的,习练时固有其章法。就像这墙上的永‘字’的写法,统共有侧,勒,努,掠,磔,策,厥,八笔,就囊括了所有笔法运用之精要,掌握了‘永’字的写法,余者均万变不离其宗,习练者皆可触类旁通,所不同者乃习练者习惯,气质,特点差异而已”,王御史指着墙上的巨幅“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