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部分(1 / 3)
事已毕,即可行动,连夜拔营奔赴宁州城。
公孙长,一点眉,木剑通,少林二尊者,各展轻功,于三鼓来到宁州城南墙外,远远看去,城楼上灯光模糊,隐约可见巡城兵士。
五人来到偏僻处,但见城墙高约六丈,上面长满青苔,光滑无比,竟不能着力。
以公孙长的功力,提气腾身五六丈不是难事,然此来终究不是江湖殴斗,事关国运黎民苍生岂可任意孟浪不计后果?隐蔽是最关键的,一个闪失就会坏了大事。
“眉兄可有把握一跃而上”?公孙长问。
“愚兄惭愧”,一点眉似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愚兄有三丈飞爪可以借力,上去还不是太难”。
“只有三丈”?
“是的”。
“少侠莫急,老夫备有千丈索”,木剑通道。
“好极,还是前辈有见地。不过城头巡逻兵士,约一刻钟一个来回,我们要快速,不可惊动他们”,公孙长说道,“如此状况,我们上去之后,还不能直入宁王府,首要是协助打开各个城门”。
“少侠所虑极是”,木剑通道,“如此,老夫愿往北门”。
“愚兄前去西门”。
“愚了师叔且留南门,我们前去东门”,少林二尊者道。
“也好,不过一定要隐蔽,不可恋战,以打开城门,迎接大军为最要”。
四人点头,而后,公孙长提气纵身,拔地而起,片刻之间已到城头垛口,右手一探,四指扣住垛口城砖,将身子悬在半空。
凝神细听,没有动静,才翻身上去,背靠城垛,四顾无人,即将千丈索系于城垛之上,而后抛下。
斯时,一点眉亦跃身而起,至三丈处力将竭时,抛出飞爪,抓住城垛,单手用力,似灵猿一般窜上城墙。
木剑通亦攀索而至。稍后少林二尊者上来,收了千丈索,复交于木剑通。
五人往城内略一查看,即飞身掠入城内,之后,木剑通,一点眉和少林二尊者展开身形,消失在夜空之中。
公孙长留在原地,城内之地势比城外要高出丈余,南方城镇大抵如此。因为雨水较多,河流纵横,筑城之时,往往城内要高于城外。这样城内之水容易排出,还可预防外河洪水涌入城内。
墙下杂草丛生,行走困难,略一思忖,公孙长复有掠上城墙,沿城墙向南门走去。
公孙长倒挂城外三次躲过巡城兵勇,已近南门,他就在城垛之间停留,等候大军到来。
时已近四鼓,城外远近还是漆黑一片,无任何动静。
这正是王御史的计策:夜间发兵,凌晨攻城,意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以要求行军兵勇皆摸黑前行,不露行迹,不让守城兵士有丝毫的警觉。
忽然,公孙长听到城下有动静,细听之下,有五六人。
“沙长老,城墙太高,又滑,无法着力,如何上的去”,正是吴海平的声音。
“吴兄,沙长老快回去禀报伍知府,城头灯灭开始攻城”,公孙长倒挂金钩,向下传话。
“是公孙少侠吗”?沙通海轻声问。
“正是在下”,说完,公孙长翻身落到城头。
“好”,城下一声回应,但听衣袂之声远去。
四鼓过,公孙长展开身形,箭一般射向城门楼,守城兵士尚未看清是人是鸟飞到眼前,周围的灯笼扑扑扑掉下城头,顿时一片漆黑。
那正是公孙长抓碎墙砖,用砖屑击落的。
“攻城的来了!攻城的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喊起来。
接着城头大乱,喊声一片。城外喊杀之声骤起,片刻已涌到城门外。
公孙长听到城头喊叫声,已然明白:那都是些羸弱老兵,怜悯之心顿生,那里还有杀人的念头?遂翻身掠入城内,径直向城门走过去。
守门的四个门军,看到一个白衣少年走过来,喝道:“什么人?站住”!
“我乃王御史手下,伍知府就在门外,为何不开城门”?
“什么?王御史手下?伍知府就在门外?小子,你梦游吧,还不快回家。让你老娘哄你睡觉?这可是宁王爷的天下,哈哈,哈哈,哈哈”!四个门军狂笑起来。
“四位这么大年纪难道尚未断奶不成?竖起耳朵听一听,外面是什么情况”?
撞门之声传来,四人大惊。
正当此时,从城门房里走过来三人,前面一个盔甲不整,后面两个江湖人打扮,均四十上下,身材高大。
“嗦什么,还不把他的狗头砍下来,挂到城墙上”?为首的大喝。
“是”!四人提着长枪就要上来。
“且慢,这几条老狗不够分量,还是你们几个一起来吧”,公孙长显然被四个门军骂的心头火起,竟往日斯文。
“哦”?为首的斜眼瞧着眼前这个白衣书生身为不屑,“小子,看你奶牙未退,口气倒硬,敢在你南门提督爷爷面前撒野,活得不耐烦了”?
“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