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4 / 7)
中唐边将,天宝初年任河西、陇右节度使,与太子李亨交厚。
皇甫敬【本书虚构】皇甫惟明之子,字叔谨,精通兵法,善用佰刀。
高仙芝(公元-756年),高句丽人,中唐名将。出身于将门,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
封常清(公元709-756年),蒲州猗氏人,中唐名将,相貌丑陋,斜眼脚短跛足。极富才学,行事果断,治军极严。
李嗣业(公元-759年),京兆高陵人,中唐名将,身长七尺,膂力绝众,善用陌刀,所向披靡,史称“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天宝初年,应募从军安西。从高仙芝攻勃津,大破吐蕃兵,掳获勃律王与吐蕃公主。安史之乱中,以收复长安之功,被封为北庭行营节度使、虢国公。相州一战中流失,伤重而死,追赠武威郡王,谥号忠勇。
安太玄(公元733—794年),本姓安,字太玄,后改名李抱真,河西人,李抱玉族弟。中唐武将,沉断有计谋,礼贤下士。
程千里,中唐将领,京兆万年人,身高七尺,魁岸有力,应募碛西,累官安西副都护、北庭都护。安史之乱中,任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迁上党郡长史、御史中丞,领兵守卫上党,后被蔡希德所俘。
马璘(公元721—777),中唐名将,岐州扶风人。出身将门之家,少孤无业,年二十,读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传,深为所激。开元末年,仗策从安西节度府,以奇劳累迁金吾卫将军。安史之乱爆发后,统精甲三千回师勤王。
独孤云【本书虚构】,字景成,独孤峻之子,容貌英俊,枪法精绝。
郭幼明,郭子仪同母弟,龟兹镇守使,为人谨慎无过。
郭昕,字显阳,郭幼明之子,文韬武略,安史之乱后,孤军镇守安西,抵御外族入侵。
仆固怀恩(公元-765年),中唐名将,铁勒族仆骨部人,世袭金微都督。在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帐下任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怀恩自以兵兴以来,所在力战,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说谕回纥,再收两京,平定河南北,功无与比”。叛乱平定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屯汾州,因朝中宦官陷害,举兵反唐。
仆固玚,仆固怀恩之子。
辛云京(公元713-768年),中唐将领,兰州金城人。出身河西大族,将门之家。代掌戎旅,兄弟数人,并以将帅知名。安史之乱前,为太常卿。安史之乱后,出任代州都督、镇北都知兵马使,后任太原尹,封金城郡王。
辛京杲,兰州金城人,太常卿辛云京从弟,中唐将领,身长六尺五,孔武有力。安史之乱中,辛京杲随李光弼转战河北,督战甚力,肃宗李亨赞其有黥、彭、关、张之勇。累迁鸿胪卿,英武军使。
李韶光,郭子仪帐下大将,任朔方兵马使。
冯河清,京兆人,初以武力隶郭子仪朔方军,以战功拜左卫大将军。
戴休颜(公元727-785年),夏州人,家世尚武,志胆不常,郭子仪引为大将。
戴休璿,休颜二弟,历开府仪同三司,封东阳郡王
戴休晏,休颜三弟,俱以将略称,历辅国大将军,封彭城郡公。
韩游瑰(公元-779年),灵州灵武人,丰安军史,郭子仪帐下勇将。
本书人物列表六(文臣及其他)
更新时间2012-8-25 12:46:57 字数:3673
刘晏(公元718-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人,七岁举“神童”,八岁随唐玄宗封泰山,授太子正字,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
裴遵庆(公元-775年),字少良,绛州闻喜人。幼强学,性强敏,视簿牒,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时为吏部侍郎。代宗时为宰相。
李泌,唐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内修道法,外立世功,临危受命,辅佐李亨登上皇帝宝座,是一位大隐于朝,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世外高人。传说李泌晚年在衡山得道成仙。
高力士(公元684—762年),岭南潘州人,千古贤宦,“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忠心事主,深得李隆基信任,擢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累授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
慕容彦超(雪山飞鹰)【本书虚构】豪侠,吐谷浑王慕容伏允后裔,轻功奇绝出神。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岑参(公元715—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原籍南阳,迁居江陵,进士及第后从军安西,先后在高仙芝和封常青麾下任职。曾祖岑文本,初唐名相。
高适(公元700—7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