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远征军,反攻(六) 字数:11745(5 / 6)
开得汪洋恣肆,满山遍野。连松树的树冠上都挂满了野花。一名作家告诉记者,“刚看到我们真是惊呆了,从来没见过这样壮观的旷野之美。”但大家高兴不起来,反倒更为凝重,“因为我们知道,那些鲜花下面,铺满了远征军将士的鲜血和尸骨。”
这话一点不夸张。当年据守高黎贡山的倭国老兵回忆,那时他们的炮筒根本无须瞄准,每一发炮弹落下,都会溅起一堆血肉。光秃秃的山坡上潮水般汹涌而来的远征军官兵根本就来不及隐蔽,也无从隐蔽。远征军完全是用血肉来消耗日军的弹药。
高黎贡山古道本来是一条千年商旅之路。但从此人迹罕至。直到现在,当地老百姓都绝少涉足。“死人太多,阴气太重。”一位老人回忆,“鲜血从山上往下流,像河一样的一直流到山脚。吓死人啦。”
浪漫原来是血写的。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壮士的鲜血,原来这不只是诗,而且是历史事实。
来凤山位于腾冲城东北侧,为腾冲城天然屏障,易守难攻。7月10日上午,天降大雨,攻打来凤山的战斗打响,中国军队长短武器一齐开火,在空军炮火掩护下,迅速以优势兵力,向来凤山敌军堡垒群猛攻,但守山之敌颇有经验,多次打退中国军队进攻。如此攻打10余天,中国军队进展缓慢,只占得山脚的几个小碉堡。7月26日,中国军队决定用飞机和大炮对来凤山进行地毯式轰炸,为防炸到攻山部队,中国士兵想出办法,在地上铺红布作标志,红布下方为中国军队阵地,红布上方为敌人阵地。当日,中国军队十余架飞机向来凤山轰炸扫射,炮兵也集中火力,向山顶之敌连续轰炸。在空军和炮兵掩护下,攻山将士迅速冲进敌人阵地内,与敌人开始了一场惨烈的刺刀战。至7月28日,中国军队终于占领来凤山。敌人不甘心,从城内出动200余人,向来凤山反扑,但很快就被打下去。随后,中国军队迅速扫清腾冲城外围之敌,对腾冲城形成四面包围之势。
从20日到23日午后,连日阴雨中,各个山头不时升起一股白烟,然后传来闷雷般的爆炸声。原本郁郁葱葱的亚热带高山丛林渐渐变成焦土,粗壮的树干变成一片片冒着青烟的枯木。
12时10分,一阵沉重的马达声由西边天空传来,12架涂着旭日机徽的飞机藏在云层中飞来,盘旋片刻后投下20多个大降落伞,犹如洁白的花瓣飘落在充满刺鼻的焦臭的战场上。由于失去了制空权,日机只好趁不良天气偷偷摸摸潜入又躲躲藏藏离去,而且不敢低飞,降落伞到处飘荡。在随后抢夺包裹的战斗中,轻易不现身的日军跃出工事,10余人被炮火击毙。倭国步兵兴高采烈观看自己飞机追炸中国军队的历史已不复返了,而舍命抢回的这几箱手榴弹,则是他们两个月来获得的唯一补给品。这时,中国步兵开始突击。
几天炮击的成果明显。松山主阵地子高地原来长满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林中阴暗潮湿,各种藤类、蕨类植物数量极多,灌木更是密不透风,人走在其间,无法看到地面,完全是凭感觉往前探,到了深沟边沿也不一定能看出来;而无休止的闷热则让人连汗都蒸发不了,永远挂在下巴上。但现在,从山头直到往下一二百米的山腰,连一棵还挂着一片叶子的树也没有了,山头上更是横七竖八躺满焦脆炭化的巨大树干,和许多腐烂了的中国士兵一起化为灰烬。目视距离内,视野中的地堡都已经残缺,它们的地上部分和废墟差不多了。滚龙坡上的那几个高地表面的各种壕沟和火力点坍塌严重,被那绵绵的雨一浇,和地面一起变得一塌糊涂。
尽管地面工事破坏严重,日军的战斗意志还是没有丝毫动摇,仍然给国军造成大量伤亡,三路进攻的中国军队再次受到重大损失。右翼对松山的攻击由于遭敌军准确火力阻击,伤亡太大而停顿;中路、左路的冲击路线上遍布遗尸后始有斩获,侥幸不死的人终于突破了一些阵地,随即又陷入与来势迅猛的敌反冲击分队的苦战中。这天晚上,日军一连对己高地进行了四次反击,整夜枪声、爆炸声震耳欲聋。到天亮,山坡上遗留下数十具大和武士的死尸。
可是并非每处阵地都能像已高地这样多少令人有点安慰。
307团只用了6分钟时间就踏上了丙高地,没来得及喘口气,又马不停蹄的投入了仰攻丁高地的战斗,想趁敌人清醒之前拿下该阵地。就在丁高地近在咫尺,胜利已经到达眼前之际,悲剧从天而降:队伍身后的丙高地上,几个原本形同废墟、毫无生机的敌堡突然复活,炽烈的火力像魔鬼撒下的天火一样笼罩了307团,攻击部队瞬间消失。敌军原已被破坏的地堡屡次复活,说明除了地面防御工事坚固,四通八达的地道、坑道也是屡攻不克的重要原因,日军从地下交通网络中,可以在他们选定的时间、地点、环境里对中国人进行神出鬼没的袭扰和歼击。甲、乙、戊高地也几乎在同一时间遭日军顽强反击,各个阵地上敌我尸体纵横交叠,仿佛是《圣经·启示录》里的场面降临人世。
16时,大雨浓雾袭来,整个战场一片混沌。敌人乘机偷袭,中国军队不善夜战、混战,阵地陷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