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争前夕的苏军装甲坦克兵(3 / 4)
而有装甲坦克兵团进另、交战的情况下,坦克也可把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在可能敌声、防御体系不断变化的影响下,技术装备也不断发展,上述作战使用观点也随之不断改进。
三十年代认为,突破防御战术地幅时的战斗队形以步兵为主编成。坦克密切协同步兵直接支援其战斗。在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前面,是远距离支援步兵的坦克,其任务是压制进攻步兵之前1-2公里纵深内的敌机枪和迫击炮火力。在敌防御纵深内还派出有远战坦克群,任务是压制敌炮兵并消灭其战术预备队。突破敌人防御以后,即以坦克和机械化兵团在航空兵支援下向战役纵深发展突破。随着对坦克防御的日益加强(西班牙、卡累利阿地峡以及远东的战斗经验),上述坦克运用和行动方法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例如取消了远程支援步兵的坦克群和战役坦克群的使用方法。1941年野战条令(草案)中规定要建立统一的支援步兵的坦克群。坦克在炮火准备时节前出至出发阵地。当炮兵火力由前沿向纵深转移以后,坦克即迅猛向敌人发起冲击。而当用于压制对坦克防御和消灭敌炮兵的第一梯队(重坦克)到达防御前沿时,步兵即发起冲击。中型坦克编入第二梯队,其任务是在第一梯队之后压制和消灭敌防御纵深之内的重机枪和反坦克火炮。由轻型坦克编成的第三梯队则引导步兵前进,消灭敌生动力量和步兵火器。方面军和集团军兵力兵器战役计算的要求是,在主要突击方向上每公里正面要有50-100辆坦克。
在胜利完成突破以后,方面军(集团军)的重要任务是迅猛发展胜利。为此目的,在方面军内要建立发展突破的梯队。这个梯队主要由坦克、机械化和骑兵兵团编成。在骑兵军和机械化军编成内组建骑兵机械化兵群,在l-2个机械化军编成内组建快速集群。在主要方向上进攻的集团军(突击集团军)编有发展突破的梯队,兵力1个机械化军。
战争前夕,曾研究过方面军发展突破梯队进人交战的各种方案。在敌人防御薄弱而且没有强大预备队的情况下,发展突破梯队可么在突破整个战术地幅以前进入交战,任务是彻底歼灭敌人并进至战役纵深。当然,发展突破梯队最好是在步兵突破敌整个战术地幅以后再进入交战。方面军发展突破梯队的主要任务是:追击退却之敌,歼灭其战役预备队,破坏其对军队的指挥,在战役纵深内占领能保障迅速达成战役目的并能为下一个战役创造有利条件的重要地区和目标。在发展突破梯队进入交战时,空降兵要在敌后夺占重要战役目标(机场、道路枢纽、江河渡口等),分割或歼灭敌人的预备队。机械化军通常在纵深6-8公里、宽20公里的地带内,沿两条习、上的路线进入交战,或在步兵兵团突破第二防御地带以后为向纵深或一翼发展战役而进入交战。快速兵团最好能在战役第一日进入交战,以使敌人不能由防御纵深向突破地段调来预备队。这样,地面军队、航空兵和空降兵互相配合,就可以歼灭全纵深的敌人,行动速度在当时来说也是较高的。
装甲坦克兵的作战指挥问题,在条令、命令以及许多演习总结和战斗经验的著作中也都有所反映。(1941年颁发的《红军野战条令(草案)》;1940年颁发的《红军坦克兵战斗条令(第二部分》;1939年版C?留区尔斯基著《西班牙战争战役战术经验总结》;1940年第1、2期《空军通报》;A?波格丹诺夫文章《战术航空兵与快速兵团的协同》;1940年第8期《军事思想;C?贝尔科夫斯基文章《坦克和摩部队在波兰、法国和荷兰的行动》。)认为,对军队指挥的主要要求,应当是使各级指挥员坚定沉着、机动灵活、积极主动并能机断行事。
指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保持军队政治思想的高度稳定和常备不懈;确定军队的任务并组织其战斗行动;不断掌握战斗的进程;组织军队的战斗、物资技术保障;检查军队对命令和号令的执行情况;及时通报情况。指挥的基础是指挥员的决心。战斗的胜负决定于坦克与其他兵种能否组织好协同动作。各种兵力的协调行动事项通常在专门的计划中予以规定。为实现密切的协同动作,要求作到.互相明确任务;及时通报情况;规定统一的指挥、报知和协同信号;合理配置坦克和步兵指挥员的指挥所,交换各司令部的代表;向坦克指挥员指挥所派出带通信器材的航空兵代表等。通常要求利用地图以简短的命令下达任务。还特别强调坦克兵团的全体人员都要了解战斗任务,各级都要善于使用电台、目视信号和乘车指挥军队。随着对指挥的要求的提高,需要改进指挥的物质基础,特别需要改进通信工具。但是在战争前夕,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由于电子技术工业生产能力不足,当时的通信兵严重缺乏技术上先进的无线电通信器材。战斗和演习的经验使得最高军事委员会于.1939年8月得出结论:现有的无线电台不能保障对军队不间断而可靠的指挥。
为给装甲坦克培养指挥干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解决这个问题,联共(布)中央和苏联人民委员会(1917-1946年,后改为部长会议―译注)专门作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