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6 / 7)
的那两句话就是那天晚上说的。您还说听二胡听钢琴,味道都不如听人唱,活生生的人唱,那歌唱得让人心里舒坦……”
往下韩陌阡就不说了。萧天英当时还有几句话:“听了邓丽君的歌,人就年轻了,就想多活几年……”最后一句话是:“他妈的,靡靡之音还可以解酒!”
萧天英凸起眼珠子看着韩陌阡,那神态就像看一个江洋大盗。
“好小子,你简直就是安插在老子身边的赫鲁晓夫嘛。你是不是把这些都记录在案了,你还记下了老子的什么罪证啦?”
韩陌阡不慌不忙地说:“首长如果要写回忆录,我可以比您本人提供的资料还要多。如果不写呢,那这些资料就是我个人的财富了。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人同我分享。”
萧天英再次哈哈大笑:“小韩你要知道,你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我指的是对别人。”
韩陌阡说:“我对别的首长身上的这些事情不感兴趣。首长是我们炮兵的戚继光啊。”
萧天英说:“你以为戚继光是好当的啊?我比戚继光老实多了,就这还不断有人抓尾巴呢……啊,以后谁再敢说我是炮兵的戚继光,我就……当然,他只要不犯错误,我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说完,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五
聊天聊到这个份上,就要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了。
萧天英说:“现在我们谈正事。小韩你说说,你对七中队的看法。”
“不知道首长要了解哪方面的情况?”
“随便谈谈……唔,谈谈你对他们的印象,这些人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啊?”
韩陌阡想了想,说:“那我先请教首长一个问题,首长您认为在未来战争中,常规炮种会起多大的作用?”
萧天英微微一笑,但很快就把笑容收敛了,他显然对这个问题也是有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从我掌握的情况看,西方各国的军备都是日新月异的,世界军事出现了新的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东西方大国都十分重视核武器的发展,但是,本副司令认为,核武器这东西是个吓人的东西,不能没有,但多了用处也不大。我们是立足于保家卫国,不去搞侵略扩张,本土作战,在未来的三二十年乃至半个世纪之内,常规炮种依然是战争的主角,至少我们的军队是这样的。”
“我还要请教首长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个七中队,对本军区的炮兵是不是个损失?”
萧天英沉吟了一下,说:“可以这样认为,人才流失当然是个损失。但是话也不能说绝对了。炮兵那一套,又不是什么尖端技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茬一茬子兵也都有尖子嘛。”
韩陌阡说:“既然首长站在这样的高度,那我就从七中队的意义谈点个人看法。我认为,如果仅仅从部队教育训练的实际看,留下一个七中队和没有这个七中队都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且,宏观地长远地看,七中队的拿手好戏,被他们操练得出神入化的那些炮种,可以说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未来战争的需要了。我敢断言,不出二十年,某某某口径榴弹炮和某某口径加农炮都要从炮兵的序列里被淘汰出去。”
萧天英怔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有这个可能。”
韩陌阡说:“近几年有些国家提出了新浪潮,新军事革命,武器装备发展很快,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可惜我们国家这些年被耽搁了,都80年代了,我们的常规武器还是五几式六几式,差距确实是很大的。未来的装备先进到什么程度,眼下还不好估计,但是在世界一些局部战争里,电子激光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战争了,却是有目共睹的。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将给战争样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未来战争再也不会是单纯的面对面地厮杀了,常规武器甚至有可能失去用武之地。所以,改变军官知识结构,由体能技能型转向智能型提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萧天英说:“是啊,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在这个问题上我是出了名的保守派,就连我这个保守派也明白这个道理,还是要大力培养知识型的军官。”
韩陌阡说:“我认为,一支部队不仅需要先进的装备,也不仅需要先进的知识,重要的是必须延续一股精神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传统。无论世界军事革命出现多么大的变化,但中国战争有中国战争的特点,我们还是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锻炼干部。在我看来,七中队既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干部,也不同于稚气未脱的学生官,他们先当兵,后上学,筋骨炼出来了,带兵之道也揣摩出来了,如今又到理论的炉膛里冶炼,土的洋的粗的细的都有了。可以这样说,七中队是在特殊时期通过特殊方式选拔出来的特殊人才,土包子比不了,洋秀才也比不了。萧副司令,我不是投您所好,这块实验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实,我个人认为,恰好就是像七中队这样成长起来的军官,才是最有战斗力的军官。他们将成为我军向科技建军方向发展的一支重要的过渡力量。”
“说完了?”
“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