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君命安可违(5 / 6)
说的,也不再质问他,便说道:
「你不说是谁,那就罢了,朕识卿的忠心,朕革去你的官位,废为庶人,你回你爹那儿待罪去吧!」
陆寄风还抓着长孙抗,只感到他全身都在颤抖,但并不是害怕,而是激动,他推开陆寄风,跪了下来,用力地叩了几个头,砰砰有声,仰起头时已是血流满面。
拓跋焘惊愕地说道:「你做什么?」
长孙抗说道:「万岁盛德昭天,微臣却无福承恩!微臣不忍见国统毁于汉族妖人之手,离间祖先之眷,乞圣上赐臣一死!」
一听见「汉族妖人」四字,拓跋焘脸色一沉,道:「这与崔侍中有什么相关?」
陆寄风暗想:「崔侍中?难道就是崔浩?」
果然,长孙抗悲愤地说道:「崔浩不过是个失宠于先帝的流民,狂悖自大,为了权位,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与妖道寇谦之狼狈为奸,肆行邪诡厌胜之术,秽乱清圣,更辱蔑仙宫,离间圣上与仙后的母子之恩,居心叵测、包藏奸凶,诚罪大恶极!微臣临死不敢不陈此言,乞万岁垂鉴,则臣死亦感恩!」
陆寄风大吃了一惊,他只听说崔浩是令列国畏惧的奇才,所以太武帝拓跋焘对他信任有加,没想到在朝廷中有人如此恨他,宁愿冒犯龙颜也要痛骂崔浩。
拓跋焘知道他时常采用崔浩的意见,排斥众议,是已引起一些不满,但是崔浩所作的决定,事后都证明是明智的,反而更巩固了拓跋焘对他的信任。
长孙抗的激烈陈辞,拓跋焘并不生气,只是温言问道:
「那么你说,行刺朕的又是谁呢?」
长孙抗登时哑口,拓跋焘哼了一声,道:「你回去好好反省,朕不想再见到你这糊涂的家伙!」
长孙抗的嘴唇颤抖着,一会儿才跪地道:「谢万岁恩典。」
他跪伏着慢慢后退,额上的血滴在地上,一直退出门外。
拓跋焘道:「陆寄风、皇弟,你们留下,其他的人退下吧!」
众人一齐告退,殿内很快就只剩下几人而已。拓跋焘显得十分不悦,以鲜卑语说道:
「库哿思,长孙抗明知仙后不轨之意,难道他宁肯废了朕,也要听从仙后吗?」
库哿思是拓跋齐小时候的名字,私下时拓跋焘才会这么叫他。
拓跋齐也以鲜卑语回道:「禀万岁,长孙抗不喜欢汉人,他只是一时想不透,回家反省之后,应该不至于糊涂一生。」
拓跋焘烦闷地说道:「连长孙抗都受惑动摇,必定有人在暗中策划,朝中和他一样想法的人,只怕不在少数!」
拓跋齐也忧虑地皱起了眉,拓跋焘十六岁即位,至今六年,已快要统一北方,就连先帝都没有他的雄才大略,而且拓跋焘总是蹈阵之先,与士卒同甘共苦,拓跋齐一直认为这样的皇帝,是不可能有人会不肯为他卖命的。
但是自从他日益信任崔浩和寇谦之之后,不知为什么就与仙后发生冲突,也引起了朝臣间的恐慌。
在开国功臣世家的心目中,仙后是神圣不可动摇的,虽然魏国没有国史,但是祖先代代传说仙后是西方天神赐给鲜卑族的神,仙后能存活多久,魏国就能存在多久;万一仙后弃魏,魏国就会亡了。
而世世代代,仙后不死,更证实了她的神能。
历代皇帝无不敬畏她,将她视作神仙,先帝甚至在平城建了三十里的御园供养她。
虽然朝臣没有人见过她,但是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个仙后守卫着宫廷。
拓跋焘与历代先帝都不一样,历代先帝没人敢求见仙后,没人敢质疑于她,拓跋焘却曾企图一窥仙后真面目,因为他不相信有人可以活好几百年,更不相信她是魏国的生存之基。自己的才略仁德,才是国家生存的基础。
拓跋焘曾数度偷偷设法潜入仙后寝殿,但总是不得其门而入,不是突然间降起狂风暴雨阻挡圣驾,就是宫门突然倾坠倒塌。拓跋焘甚至曾经不死心地微服接近仙后宫殿,竟被一股奇异的狂风给吹出宫门,同时天降雷霆,差点劈中拓跋焘,警告的意味十分浓厚。这种种异象,使得他身边的近侍群臣更深信仙后的神力。但是一想到朝廷中供养着这不死又有神力的仙后,反让拓跋焘感到芒刺在背,自己的世间权势在她面前,显得渺小卑微,这是拓跋焘无法忍受的。
拓跋焘屡次冒犯仙后的行为,已引起世家大臣的不安,他们认为一定是崔浩这个汉人居中挑拨,要断了魏的命脉。毕竟他是汉人,不是同族。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若是拓跋焘再信任崔浩、再不敬仙后,甚且毁坏信仰,尊重汉人的道教,那么为了维护魏国国基,这些世家大老真的很可能发动政变,另立一名不会被汉人迷惑的皇帝。拓跋焘的忧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他以鲜卑话和拓跋齐谈论这些,就是不欲被陆寄风知道详情。但是陆寄风也精通鲜卑语,明白了原来舞玄姬的影响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拓跋焘说道:「他们为何如此信任仙后,竟忠于仙后更甚忠于朕,置国君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