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解决(2 / 4)
,古家顿时赢了个好名声。商士功得知了这个消息,就命人将古云海叫了过去,责问他这话是不是真的。古云海倒也大气,他直接就点头承认了,并且表示了自己非常愿意为善堂的医馆提供药材,而且绝对不会以次充好,价格也是对外宣布的八折。
商士功要不心动,那绝对是假的。一开始,他其实是想跟李广财做这笔买卖。毕竟李广财是他岳父,他自然放心。药材这种事情。商士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可古云海话都已经放了出去,而且还愿意打八折。他若是拒绝古云海,改从李广财处拿药,那么李广财必须也得打八折,不然这事情一旦开了就会不过去,会让人觉得他是在偏帮李广财,甚至还会怀疑这里面有猫腻。
他既舍不得李广财破费,也不希望这件事让百姓误会。于是,商士功犹豫了。
不过,他并没有犹豫太久。他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要先考虑,就把古云海打发了出去。然后,他就跟手底下的人商量起来。基本上,所有人都觉得他应该答应,这笔买卖很划算。
商士功的心就渐渐动摇了,古云海是青州最大的药材商,一旦跟他合作,日后自然不用担心药材不够的问题。只是一旦跟古云海合作,他就不得不心药材有问题。一旦药材出了问题。不医馆和善堂会毁了,他商士功也将被打落尘埃,再无翻身之地。
因为这个顾忌,商士功没有直接同意手下的意见。而是决定回去跟李淑华商量商量。
商锦秀最近也在想善堂的事,虽然初步的规划已经有了,初期准备也做得差不多了。但还有一些问题,必须解决。
善堂要收留人。最基本的,衣服和食物得有。这些东西都要跟人采买。找什么人就是个问题。如今又要开设医馆,药材是重中之重,更是不能马虎。
商士功找到李淑华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商锦秀已经有了主意。首先,她准备以‘一品鲜’的名义,给善堂赞助一批衣服。当然,这些衣服是以‘一品鲜’的名义找人定做的,上面会绣上‘一品鲜’的标志。
其次,关于药材方面,商锦秀准备让商士功直接招标。一来可以试探一下青州商人的态度,二来还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
商锦秀把这个主意给商士功提了,还提醒他,可以发公告拉赞助。为了支持商士功,打出广告效应,‘一品鲜’最先表态了。
接着,商士勋也表态了。
他做的是瓷器买卖,善堂要养活人,自然需要餐具。
商士勋原本并不是很想送,他的生意遇到问题,情况非常不好,自然就没有这个心情。不过李芸香点醒了他。李芸香的话得很简单,也很直白,她道:“老爷,我是个妇道人家,别的事情我不懂,不过,老爷您可想想,大嫂这些年可做过亏本买卖?更何况,一旦老爷您送了东西,名声自然就有了,生意的问题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商士勋一听这话犹如醍醐灌顶,很快就想到了其中关键,亲自带着东西就送去了府衙。
还有不少聪明的商人,也都从这里面嗅到了商机,一时间都赞助起东西来,赞助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
还有商人学着古云海,主动放出消息,愿意低价提供建筑材料。
就连大夫们也不甘寂寞,一个个主动跑到府衙报到,愿意成为医馆的坐堂大夫。
为此,府衙顿时忙得热火朝天。
而商士勋也很快发现,李芸香的话得实在太对了,就在他送出东西后,他的名声就渐渐好了起来!就连铺子里的生意也好了!
虽然短时间内效果并不是太明显,但商士勋很清楚,他这次的劫难已经过去了。
商锦秀的心谨慎没有白费。
古云海是个特别心的人,过往的经历给了他深刻的教训,只有谨慎才能活下去。于是第二天东西送出去之前,他又开箱检查了一遍。当然,这检查也就是打开看看东西在不在,有没有出问题,不可能把里面的金子全都倒出来,数一遍再放回去。
所以古云海即便已经非常心,却还是没能发现,箱子里的金子早就被商锦秀换掉了大半,还都换成了坚硬的好不值钱的石头。
等东西送到某些人的手中,他自然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商锦秀虽然有了这样一笔横财,却并不准备把这笔金子私吞。正好商士功刚刚当上青州知府,亟需政绩。于是。商锦秀便打算用这些金子开设善堂,收留那些没有去处的流浪儿。以及一些孤寡老人和可怜女人。
同时,善堂每个月还会请大夫开设义诊。帮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看病,送药。
这种事情,商锦秀和李淑华在青山县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不过青山县毕竟只是一个县城,善堂的规模自然不大。
如今的青州城比青山县大了太多,而商士功还是整个青州的知府,善堂一旦开起来,自然不可能只在青州城里开,其他地方也要想办法开起来才行。
这善堂还得以官府的名义开设。而不能以私人的名义开设。不然,谁要是敢如此笼络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