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海市蜃楼(9 / 10)
女人讲什么“共同语言”了。
失落着的冷月若雪独自一人走出酒吧。时间还早,她不愿意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到出租屋,于是在一条霓虹闪烁的小街上漫无目的地徜徉,任凭冰凉的夜风拂过耳畔,仿佛在诉说她此时此刻的心境。在漫无目的的行走中,冷月若雪不经意间看了一眼街边的一家快餐店。隔着玻璃橱窗,陆思豫正和一个年轻女孩窃窃私语。他们就坐在临窗的位置上,透过淡粉色的玻璃能看见他们神采奕奕的脸和熠熠生辉的眼睛。玻璃原本是无色的,那温馨浪漫的淡粉应该是灯光的颜色。不知他们说到了什么动情处,陆思豫竟然一把抓住了女孩的手。
冷月若雪站在当街定定地看他们。因为她恍惚记起,这是陆思豫和她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是一家很有情调的快餐店。那天他也是这样抓住冷月若雪的手诉说着情意绵绵的话,把她感动得热泪盈眶。一餐饭下来她没吃什么东西,却用完了一打餐巾纸。这天下班的时候她给他打电话,定的也是这家餐厅,她想重温一下他们的“曾经拥有”。然而此时,与陆思豫共进晚餐的是另一个年轻女孩。当他那一双多情的手捧着女孩娇嫩的手时,不知他的手掌里是否还残留着一个叫冷月若雪的女人手上的余温?
就这样,冷月若雪于十月底的夜晚站在西部砂城冰冷的小街上,她那关于“情投意合”的爱情定位总算被夜风吹醒了。头脑清醒的冷月若雪终于认出,坐在陆思豫对面的年轻女孩是纺织集团公司新招聘来的名叫桃子的大学生。
由于纺织集团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新产品研发,公司的经营开始出现转机。当然,这需要人才,陆思豫用高薪承诺把一些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招致自己麾下。桃子就是此时来到砂城纺织集团公司的。她学的是服装设计,打扮时尚而得体,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女孩中非常引人注目。冷月若雪依稀想起,在公司举办的“欢迎大学生支援西部”的晚会上,陆思豫的眼珠滴溜溜转着,整个晚会几乎都没有离开过桃子窈窕的身影。当时冷月若雪并未在意,因为陆思豫一直就是一个非常爱惜人才的干部。而且动员大会后桃子被分配到生产车间调研,她的一份调查报告还是在冷月若雪的帮助下完成的。女孩的专业知识尚可,文字功底却很薄弱,冷月若雪不能不对她的调查报告做一些必要的修改。那份调查报告的总体思路是,将纺织集团公司原先只生产布匹这种单一的产品模式转型到生产包括半成品和终端产品相结合的多种经营上来。比如在南方,羊绒衫和羊毛被都还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而砂城占有羊毛这一资源优势。冷月若雪对那份调查报告暗暗赞许,她还为此在陆思豫面前替桃子说了许多褒扬的话。现在想想,桃子来到无亲无故的砂城,她想立足,需要在纺织集团公司开发的恐怕不仅仅是羊绒衫和羊毛被等等新产品了。现在的年轻女孩都很实际,而且占据了年龄上的优势。
不久,负责《骆驼草》杂志编辑的麦穗突然出了车祸,桃子接替了麦穗的工作,那份很有潜力的调查报告和研发新产品的构想也随之搁浅了。好像桃子对她的主业并没有太当一回事。
冷月若雪面对眼前的一幕,仿佛刚刚如梦初醒。她感觉自己在街边站得太久了,也太累了,于是离开那两个表情生动的人,恍恍惚惚走回寓所。
冷月若雪一夜未眠,她叼着烟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个晚上她吸掉了整整两包摩尔。当清晨的阳光射进窗户,在满地的烟蒂和满屋的烟雾缭绕中,她知道退场的时候到了,不论自己对放弃曾经努力经营了四年的感情是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
在这个被冷月若雪弄得烟雾袅绕的清晨,她站在位于六楼的出租屋窗前,看到外面被朝阳染红了的砂城,联想到了夕阳下的沙漠——她和陆思豫的恋情是从沙漠开始的。
自从那次诗歌研讨会后,陆思豫知道冷月若雪喜欢沙漠,常常在周末开车带她到沙漠中去。但从现在开始,他们的恋情已经结束,他有了另一个女人。沙漠只能成为死亡之海。
其实,当半年前最后一次沙漠的浪漫之旅结束,冷月若雪和陆思豫的恋爱也就结束了。昨晚的一幕已经来得相当迟。这令她心口隐隐作痛。这痛时时警醒着她。从此,她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爱情不再有任何期许,甚至对人生也不再有任何的幻想。这对于一个需要用激情来支撑其创作的女人来说是致命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后,冷月若雪再没有出版或发表过任何作品,哪怕是一首小诗。
从本质上说,冷月若雪一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女人,不论她曾经遭遇了多少次失败的恋爱,她还是认为自己天生是为爱情而活。是一次又一次现实的打击迫使她不得不修正自己的想法,因为她发现爱情是留不住的,就像逐渐衰老的红颜和慢慢丧失的智慧与记忆。这就能够解释她为什么会主动结束与教研组长的关系而毫不惋惜;为什么一天天同陆思豫疏远,以至于他终于有了别的女人;为什么很长时间她都再没有写出像样的作品——因为她的激情一点点消失了,不论对爱情的还是对文学的,一去不返。
激情的丧失让冷月若雪不安。于是她选择了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