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暗杀1905·第3部 > 第八章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

第八章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11 / 12)

党人铤而走险,因此也赞成从轻发落。

载沣并没有立刻松口,只是回答说会慎重考虑。

在劝说载沣的同时,善耆几乎每天都会到法务部监狱里,与汪精卫面对面交谈,试图改变汪精卫的思想,让汪精卫放弃反清的念头,加入到朝廷这边来。

“汪先生发表在《民报》上的几篇大作,我全都拜读过。”善耆向汪精卫说道,“汪先生主张中国必须改革政体,提倡民众参政,效仿西方国家立宪,这也正是朝廷的主张。现在朝廷正筹备立宪,准备实施改革,建立国会,这与汪先生的革命目标,不是正好一致吗?汪先生又何必一定要闹革命呢?”

汪精卫愤然说道:“我们革命党人所主张的绝非立宪,而是要推翻你们满清的统治!”

“为什么一定要灭满兴汉?”善耆叹道,“这样宣扬民族仇恨,难道就能够使中国五族协和吗?”

汪精卫道:“只要推翻了你们的统治,实行孙先生的‘三民主义’,自然能够五族协和!”

善耆摇头道:“我倒是认为‘三民主义’有些见识褊狭,在中国实行并不合适。”又说:“当今形势,中国不该搞流血革命,而应以和平的宪政方式徐徐图变。你们革命党人认为日本先进,日本不正是实施和平宪政的榜样吗?”

“日本明治维新,是西乡隆盛用武力从幕府手中夺来的政权,不是幕府主动改革图变。”汪精卫言辞之中毫不示弱,“你们所谓的预备立宪,就算建立了国会,也只是皇帝的傀儡走狗而已。中国要想变强,只有革命这一条道路可走!”

“中国的政治形势极为复杂,各种民意纷缠不一,改革政体岂能操之过急?”善耆叹道,“螳螂在前,黄雀在后,西方各国觊觎中国,不忍不谋则乱,还请汪先生三思啊。”

在法务部的监狱里,二十七岁的汪精卫和四十四岁的善耆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虽然根本立场不同,无法达成共识,但在经过几次这样的辩论后,两人都不禁钦佩起了对方的才学和见识。

汪精卫长时间待在日本东京,本以为清廷的官吏都是愚钝无能之辈,没想到堂堂肃亲王竟然谈吐文雅,见识超群,而且对他这样一个逆犯能做到以礼相待,因此对善耆刮目相看。

善耆无法说服汪精卫改变志向,但载沣那里却传来了好消息。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载沣权衡利弊,最终同意对汪精卫等人从轻发落。

三月二十日,载沣以宣统皇帝的名义下谕:

“我国正预备立宪,该生等系与朝廷意见不合,实不知朝廷轸念庶民之情,宜以渐进,徐图改良国政。该生等躁急过甚,致陷不轨之诛,日后当知自误也。此以常罪不同,为国罹罪,宜从宽典。”

最终,清廷给出的处置结果是免于斩首,将汪精卫和黄复生两人永久监禁,罗世勋因一直充当照相馆的馆主,并未真正参与刺杀行动,只能算作从犯,最终被判处了十年监禁。

处置结果一出,天下哗然,不仅平民百姓没有想到,革命党人也没有想到,甚至连清廷内部的大小官吏们也全然没有想到。

这一处置结果,也大大出乎了汪精卫的意料。

被捕入狱之时,汪精卫抱定了必死之心,曾在狱中两度寻求自杀,但都未能如愿。

他死志已定,在狱中写下了《慷慨篇》,其中有句:“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两句被狱卒听到后传了出去,被各大报纸争相报道,造成轰动,汪精卫的才气和志气为人所称道,一时之间名满天下。

除了《慷慨篇》外,汪精卫还写下了《狱中杂感》,其中的“行去已无干净土,忧来徒唤奈何天”“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等诗句,一经传出,立刻在海内外广为传诵。

到了庭审结束后,汪精卫得到善耆的关照,在狱中没有受酷刑折磨之苦,吃穿方面也得到了照顾。但在此期间,他仍然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可如今处置结果出来,他竟然免于死刑,实在令他感到意外之极。

汪精卫在狱中的待遇,是胡汉民绝对料想不到的,最后的处置结果,更是令胡汉民喜出望外。

打听到处置结果后,胡汉民立刻赶回了清风客栈,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吴玉章和杜心五。

昨天晚上,在这间客房里与胡客和姻婵会面时,他们三人还在为汪精卫等人的生死而担忧,没想到今天处置结果出来,清廷竟然没有判处汪精卫等人死刑。

汪精卫免于死刑,也就意味着无须再施以营救。胡汉民和吴玉章在替汪精卫感到高兴的同时,也算了却了这桩无比棘手的事。

但杜心五却将茶碗往桌上重重一搁,说道:“还是要营救!”

杜心五的口吻斩钉截铁,毋庸置疑。

胡汉民和吴玉章不了解孙文的心思,但作为孙文贴身保镖的杜心五,在接到孙文发来的急电时,便已洞悉了孙文的真正意图。

就像汪精卫刺杀摄政王无论成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