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1)(6 / 11)
起先的日子苏曼殊很坚决,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刚丧失至爱的人那种绝望的心情。他重新做回了孤雁,在云涯水畔,被雨水打湿的羽翼已经失去了飞翔的勇气。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为自己找寻到另一条出路,那里也许不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却给得起他心灵的安稳。没有伤害,没有争夺,没有算计,每个人心中只有佛祖,手捧的是经卷,吃的是淡饭。日子简单明净,却也要自我约束。空门之地亦有清规戒律,这里只留耐得住寂寞的人。
其实,苏曼殊是一个很有悟性的智者,虽青春年少,悟性却高过许多年长的老僧。他有着过人的才情,读经参禅不似凡人,一点渺小就可以酿造宽容的意象。他可以化浅显为深刻,亦可以化繁复为简单。借着这段清净的日子,他确实修身养性,让自己沉浸在佛法里,用空灵的禅境来摒除内心的苦闷。他甚至不得不承认,佛是一味解药,解去世间百毒,减缓了他的痛苦,让他在燥热时感受到清凉,在无主时有了依靠。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位身着僧袍的俊朗少年在一间狭小的禅房,度着寂寥的光阴。青灯黄卷,木鱼长萧,老旧桌椅,他可以拥有的就只是这么多了。一扇小窗,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白日里,偶有稀疏香客,斑驳阳光;夜晚,就只是清风朗月,数点流萤。这样闲淡的生活,是诸多尘世中人心之所盼,因为无法拥有,才神思魂往。这是一种雅致却单调的生活,梦境和现实从来都有差距,当你真正如愿以偿才知道,许多的渴望原来并不是那般滋味。
在这人世间,我们都是最庸常的人,做不到高蹈世外。太多的意念驱使着你我,不能做到一如既往。也许今天为某个红颜剃度,明日又为某个佳人殉情;今朝厌倦了俗世里拥挤的繁华,明天又惧怕了寺院里空寂的清冷。所以我们信服那些在世俗中,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的人,倘若没有对生活的热情,便无法做到那样地投入;也该钦佩那些在寺庙中,将浓情岁月过到淡如清水的僧者,如若没有一颗禅定的心,又怎么可以将世间纷繁视作虚无。
苏曼殊走进蒲涧寺的时候绝无二心,只想为一段凄美如樱花的爱情赎罪,用一种寂灭的方式封闭自我,为求灵魂的解脱。如若不是他尘缘未了、执念难断,以他的资质和悟性,用数年光阴来修炼,必然可以成为一代高僧,那时候不仅度化自己,还可以用他的禅心度化众生。可他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可以痴守孤寂的人,一座小小的寺庙无法让他的不平凡得以舒展。打湿的羽翼可以风干,划破的伤口会重新愈合。
是的,庙宇里的寂寞青灯,怎及红尘的琉璃烟火;淡饭粗茶,又如何抵得过佳肴美味;古佛铜镜,怎及红粉佳人。闭关几月后的苏曼殊开始有些耐不住寂寞,一束闪烁的阳光,一片旋转的落叶,一缕温柔的清风,撩得他凡心涌动。他写下“山斋饭罢浑无事,满钵擎来尽落花”的诗句。此间的清冷与落寞是常人难以体会的,过往深刻的伤痕渐渐地淡去,那种锥心的痛楚亦获得减轻,只有在想起的时候才会疼。
来的时候,苏曼殊没有给任何人交代,走的时候,也不想跟任何人告别。他虽是孤雁,至少在他的世界里还是自由的,至于别人的眼目他无须在意。傲慢也好,倔强也罢,他终于忍受不住当和尚的寡淡,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离开了蒲涧寺。之后漫漫尘路,他没想过该如何走下去,或许依旧如飘萍没有归宿,或许在滔滔人世逐波纵浪。
在寺庙的日子,就当做是拿青春典当了一份宁静。任何选择都是有得有失,至于得失多少,只有自己可以体会深刻。随缘自在,自在随缘,佛门就是如此,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苏曼殊迈出门槛的那一刻并不是那么决绝,他暗自对佛说:佛啊,终有一天,我还会回来,或许那时候,就再也不离开了。这并非是许诺,亦不是誓言,只是一个贪恋红尘繁华,又割舍不了庙宇清净的人一个简单的心愿。
??5.入世
一杯茶,由浓转淡,原来消磨时光也是一种美丽。人生风景永远都是这样,当你拥有时,反觉得那么的遥远;当你失去时,却又觉得贴得那么近。
不是所有的离别都意味着感伤,不是所有的遗忘都意味着背叛。有些缘分注定只能维系这么久,一旦缘尽,就刻不容缓地要结束。在这苍茫的人世间,多少繁华故事匆匆散落,流年总在暗中偷换。面对许多无从解释的缘分,找不到适当比喻的时候,就当是一场戏,于喧嚣的锣鼓声中华丽登台,又在落下的帷幕中寡淡退场。
卸下了舞台上的装扮,迎接我们的又会是另一种人生。对于苏曼殊来说,寺庙的生活虽然清淡,却也是岁月里的装饰。一杯白水,一枚绿叶,一束阳光,就足以将世界更换。翻过生命的一页,意味着我们已经改变了一点点,只一点点,再不容许我们回到最初。
放生池中,寂寞的莲花开开合合,为了那个有缘人不知道等了多少年岁,可为什么每一次都是你腕下错过的那一朵。待到兰舟远去,她又无奈地接受一次轮回,一如既往地做着痴情地等待。很多时候,是无法承诺才选择逃离,我始终相信,苏曼殊并非是要无情地辜负一朵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