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4 / 6)
闭了闭眼,心头钝痛,垂眼道,“笨笨是晓得她爹爹不在身边,心疼娘亲...”
那三年,终究是二人心中的悔与痛。
若有来生,他绝不会让她吃那样的苦。
往后的日子,皇帝每日只去前庭视朝两个时辰,其余时光皆陪在傅娆与笨笨身边。
傅娆睡着,他就抱着笨笨读书习字,傅娆醒了,就把孩子丢开,去陪傅娆。
二公主和三公主时常过来玩,皇帝也一并教导。
四月初,春闱结束,傅坤中了进士,十五岁的年纪,风头太盛了些。
短短大半年的光景,傅坤稳重许多,当了国舅爷后,身上的担子越发重了,所有目光钉在他身上,他想给姐姐撑腰,他不能让她在宫里独木难支,他要告诉皇帝,姐姐是有兄弟撑着的。
他没有让人失望,礼部公布皇榜时,他名字赫然在列,那一刻,所有的压力得到释放,眼角渗出泪花来。
紧接着,三日后金殿传胪。
新科进士皆在奉天殿外候着,各部官员将卷子誊录,便一班班列在金殿两侧读卷,读卷者为内阁大学士,这里头就有些讲究,谁的卷子被读到,最有可能成为一甲三元。
若皇帝懒惰,听了几片卷子不再听下去,便任由内阁宣读几份,顺手定下状元,榜眼和探花。
内阁大臣晓得皇帝念着小舅子,自是第一个便读了傅坤的卷子。
可皇帝却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要求各部大臣将所有试卷全部畅读完毕。
这一读从上午读到天黑,到了末尾,内阁大臣也为了前三甲给吵了起来。
傅坤依然以出色的才华列为第一。
“陛下,傅坤文章练达,立意深远,一气呵成,实属天纵之才,可为一甲头名!”
韩玄与程康读过傅坤的文章后,皆十分赞赏。
只是新上任的内阁大臣,户部尚书章知客却认为傅坤提出的几条吏治虽好,却难以实行,该让另外一篇严谨朴实的文卷列为第一。
章知客是务实之人,不太认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可堪为状元。
皇帝将最好的几片文卷选出来,细细研读数遍。
“傅坤才气逼人,文章锦绣,实属难得,柳如晖字字珠玑,切中要害,乃实干之臣,再有这位曹少天,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写得一手好字...”
“以朕之见,此三人皆有状元之才,只是柳如晖字里行间彰显品格卓峻,堪为第一,曹少天为榜眼,傅坤嘛,年少清纵,合属探花郎....”
三人中,傅坤长相最为出众,被点为探花郎。
可百官依然觉得柳如晖严谨有余,曹少天辞藻过于华丽,唯有傅坤三者兼之,不给他状元委屈了他。
可皇帝以傅坤年少缺乏历练为由,驳了百官的请求。
夜里,皇帝“负荆请罪”,将事情经过说与傅娆听。
傅娆正在给孩子整理衣物,失笑道,“若是坤儿被点为状元,世人都道陛下偏袒,即便有才也会落人口舌。”
“如此一来,百官不仅觉得他有才,更替他委屈,名也有了,利也有了,既保全了陛下公正不阿的名声,也让坤儿不必被人攻讦,陛下向来深谋远虑,臣妾最是放心。”
皇帝心中快慰,揽她入怀,“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世人皆是争一时之名,而损半生之利,唯朕的皇后眼界格局非同一般。”
果不其然,翰林宴上,众人皆为傅坤鸣不平,傅坤却慨然一笑,朝柳如晖举杯,“当向柳兄学习务实之道,替陛下效力,为百姓谋福。”
寥寥数语,消弭了争端,也收揽了人心。
当年逞一时快意的少年,终究是练就了几分城府。
傅娆的预产期在六月初,百官与皇帝十分紧张,就连内阁几位老臣,也数次招来太医询问傅娆备产情形,中宫嫡子关乎江山社稷,百官祈祷傅娆生个太子出来。
郑氏帮不上忙,干脆搬去大报恩寺厢房住,日日跪在佛祖面前替傅娆祈福。
到了六月初一,坤宁殿已是严阵以待。
皇帝表面镇定,实则手心冒汗,朝务能推则推,好在科举结束,吏部考核还有些时日,朝中风平浪静,并无棘手朝务,内阁与司礼监循着章程皆应付得过来。
傅娆自个儿倒是成了最从容那个,她每日皆在坤宁殿前后游走,尽量打开筋骨,回头生产少受些苦头。
见皇帝拢着袖靠在廊柱一言不发,便知这位帝王不过是装得云淡风轻,总这么守着她也不是事,便推着他往前庭去,
“您好歹也是征战四海的君王,怎么这般沉不住气?快些去视朝!”
皇帝并不想离开,可又琢磨着,或许忙于政务,能更好的消弭紧张,便依言来到奉天殿。
百官日日都在奉天殿的值房议事,骤然见皇帝无精打采跨入门槛,一个个哭笑不得。
“我的陛下诶,您来这作甚?”
皇帝不自在地扶了扶额,回道,“皇后说朕是一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