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 4)
三、
初中是大哥送我去的,同学们见过我哥的都问我,那是你爸吧?我很不理解,他们都是什么眼光,也许的确是大哥长得有点老成了,谁知道呢。就像当时一个初一的同学,我感觉他长得才急呢,他一米七多的个子,长得有点像潘玮柏,应该是个大学生了,可是才初一,他叫什么宝,家里比较娇惯吧。我那个时候的个子才一米四多,不过竟然没有自卑,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注意过外貌这件事。直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拿到毕业照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发型原来是那么的呲毛,完全没有打理,很是惭愧。可不知道为什么,初一还是没有在面貌上下太多的功夫,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跟我玩,也许吧,天生丽质是遮不住的,发型并不能遮盖什么。
关于初中的记忆有什么呢?第一下冲进脑海的应该是我的初一语文老师,他家里有很多藏书,应该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不过冲进我脑海的并不是图书馆,而是他对我严厉的教导。那一次是下课时间,有几个贪玩的学生在教师的后面打牌,大家都围着去看,我也去看,然后不知何时,语文老师就进来了,把那几个打牌的学生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然后把我也叫到外面,说我不应该像他们一样,他们是不爱学习的赖学生,而我不应该和他们有掺和。顿时,我面红耳赤,觉得比亲自打牌的还惭愧,同时被老师说的自己应该是将来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不应该跟着他们胡混。这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纠正,此后,我虽然也打牌,但很少去观看别人打牌,我学会了珍惜时间。语文老师还说过一个比喻,他说你看外面趴在栏杆上往下面吐唾沫的人,多像鸟在拉屎。这种说法到现在我还记得,因为当时有太多的学生喜欢咱在栏杆上吐唾沫,一不小心就会吐到别人身上。语文老师经常看见,也非常气愤于是就有了这个比喻,这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比喻,也是一句无可奈何的发泄。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说话总要以“人民“开头,不知道现在,他是不是还在大会上以”人民“怎样怎样的讲话。
我没有从他那里借过书,可是却从校图书馆借过书,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读课外书。小学的时候在家发现过一本西游记连环画册,我爱不释手,后来又发现了简本的《西游记》,很是喜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语言有一种特别的感觉,真不知道如果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能有书读,我又会是什么样子。那时的初中竟然有图书馆,我表示很开心。“图书馆”三个字,一直以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藏宝库,神秘而又诱人。那个图书馆不大,只有三间房屋那么大,可是里面却有许多好看的书。可是我到底从那里借到了什么,能记住的只有《格列夫游记》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看完之后,整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被颠覆了,小小年纪的我,该怎样去调整,没有人告诉我,我也没有找任何人交流。书里描写的各种小国家是那么的有意思,奇幻的想象力让我深深沉迷。可是到最后一个马国里,作者把人类的贪婪、虚伪、狡诈……等等邪恶的词语用在人类身上,而作为人类的一员,深深的被说服了。当时就感觉,人类真是一种可恶的生物,人类应该全部灭绝,什么珍珠,钻石,如果在原始时候,在荒野里,在沙漠里,那时一文不值的东西,可是人类却在当今社会残忍的竞争。看完整本书时,我走路时,吃饭时,躺在床上,躲在角落里,一直在想关于人类本性的问题。那是我第一次思考人生,彻底而负面的,狭隘而认真的。后来又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种书在年轻时是不能少的,这是励志书的一种,是充满正能量的,是让我们珍惜人生,珍惜健全的身体的。其他的书籍,很少看了,也许看了,但是也早已忘了书名,他们虽然现在存在我的思想中,可是想要具体的抽离出来,已经完全没有可能。
大概是国庆节前后,我成了共青团员,从那一年开始,到大学毕业,这一路走来应该是十年,我做了十年的共青团员,可是并没有什么感觉,除了发奖品的时候多发了一些,除了有好事的时候排在前头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存在,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党员,这些组织,伴随着年龄一直在变,成不了会员的就被抛在外面,有好处的时候就被抛在外面,难道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党员就比没有进入会员的人聪明,正直,有责任心,我从不这样认为,可是挤进窄门的,就有福了。我没有退团,但据说,到一定的年龄就自动退了,我没有入党,一个自由人士也许更符合我的思想。
有很多个早晨,我们迎着朝阳,升国旗,开大会,在大会上无非是表扬一些好人好事,批评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我很想弄明白一个事,为什么每个把麦克风捧在手里的人都能滔滔不绝的讲下去,他们到底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思想要表达,实在不懂,从小到大,听过太多的人讲话,而记住的,并没有几句。那时候听班主任讲附近某某学校又打架斗殴了,又发生火灾了,又殉情了,真的感觉我们的学校真是太平淡来了,为什么这些事没有发生在眼前,为什么都是故事,而这些故事是真是假,到现在也不了了之。也许,我们的曾经也成为了老师口中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