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2 / 3)
,“不过具体的细节涉及我派机密,我没法告诉你,你只需知道,我已在逐鹿会安□□不少眼线。”
“如此甚好。”
“不知你要救的那个人是谁?”
听及此问,柳墨隐的眼神忽然变得极为深邃,他转头望向窗外,一时间,不知如何措辞才恰当。过了许久,他才回过头,对着商薄淡淡地说,“一个朋友。”
看到他如此古怪的反应,商薄心中有些好奇,只是他这人平生不爱管人闲事,也就没再多问,“那你可知那人被关在何处?逐鹿会一共有四座监狱。”
柳墨隐摇了摇头,“不知,我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只查到她还活着。这么短的时间,我只身前去没有把握能够救回她。”
商薄点了点头,“好,既然如此,我就去部署一下,帮你前去探听。”
“有劳商教主。”见他如此爽快,柳墨隐甚为感激,随即拱手一拜。
“那今日便到此为止,一有消息我立马通知你,告辞了。”商薄一个旋步飞身跃出窗户,他在水里踩了几步,稳稳当当地回到自己的船上,最后对着柳墨隐狂傲一笑。
柳墨隐见此,也是开怀一笑。
老吴在船头坐了许久,发现那四艘大船迅速开走,而船舱里也没有交谈声,这才探头探脑地走了进去。
“公子?”他见柳墨隐立在窗边,便叫了一声。
“杨帆起航。”柳墨隐头也不回地下令。
北魏皇宫太极殿门口,官员们三五成群地伫立着,彼时离上朝已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人群之末,两个年轻的官员凑在一起低声攀谈。
“衍之兄,你说今日朝会会不会议京兆王之事?”两人中穿青衣的那位一手拿着笏板,一手轻轻掩在嘴边,似极怕自己的言论被第三个人听了去。
“哎,谁知道呢。我听说啊,前几日陈将军带了八百精兵前去捉拿京兆王,结果无功而返,只抓了王府的几个丫鬟仆役,皇上为此事大怒。可这事都过去几天了,宫里愣是一点动静也没有。你说奇不奇怪?”另一个穿绿衣的年轻官员低声说道。
青衣官员先是啧啧称奇了一番,才道,“谁知道皇上心里怎么想的。我听说京兆王忤逆犯上,这谋反之行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那日李太师告发之时,足足抬了一整箱子的证据进宫呢。”
“你说这李太师也真沉得住气啊,等了那么久才把证据呈上去。要是换了我,肯定是一有风声就立马上报了,果然是只老狐狸。”绿衣官员感慨道。
“哎,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青衣官员环顾了一下四周,确保安全后才继续开口,“我听说啊,其实那些证据并不是李太师搜集的。”
“此话怎讲?”绿衣官员甚是好奇。
“我说了你可别往外传啊。”
“那是自然。”
“那些所谓的证据,其实是突然间出现在太师府中的,根本就不是太师自己搜证的。可太师为了邀功,才说是自己千辛万苦暗中调查得到的。”
“竟有此事,那可知是谁送的箱子?”
“不知道啊,听说那箱子是突然间出现的,诡异得很。你说太师府人那么多,谁能无声无息地溜进去放那么大一口箱子啊。我觉得这事啊......”
绿衣官员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憋见面前不知为何为多了个穿紫袍的人,为免他们的对话被他听了去,他只得叫了声“顾大人早”,以此提醒同伴不要再往下说。
“张大人早。”穿紫色官服的人,乃是顾沾卿。他只轻轻地打了个招呼,便行色匆匆地朝大殿而去。
“我的娘哎,吓死我了。”绿衣官员捶着胸口,嘘着气,好似确实被吓得不轻。
正在此时,预示早朝开始的钟鼓奏鸣声响起。
“得了,上朝了,我们也快走吧。”
绿衣官员试了把汗,赶紧跟上。
朝堂之上,文武官员分立两旁。
宣武帝元恪端坐朝堂,一袭玄底朱边金丝银线的朝服将他衬得威仪具足。
早朝议事已将近尾声,低下官阶较小的官员皆无精打采,等着退朝吃饭。
“还有何事需要禀奏吗?”宣武帝按照惯例问了一遍。
按照往日,若这时候没有人出来奏事,礼官就会宣布退朝。
“那么愉弟谋反一事,诸卿有何看法?”突然,堂上的宣武帝抛出了一个烧得滚烫的山芋。低下的官员顿时面面相许,静若寒蝉,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接话。
宣武帝环视了一下四周,眼角闪过狠戾之色,“你们不置一词,是对谋反没意见咯?”
众大臣一听这话,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皇上随随便便一句话就将他们说成了和京兆王一样的反贼,那还了得,谋反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
“老臣对陛下的心可表日月,元愉这个反贼实在是该死啊。”有年迈的文臣跪着表忠心。
“微臣自请带兵,前去剿灭京兆王”亦有武将请缨出战。
还有一些人自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