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3 / 3)
什么主意,就说“臣复议太史大人。”或者“臣复议李大夫。”
转瞬间朝堂之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宣武帝被弄得更加烦躁,他握了握龙椅的把手,好不容易压下汹涌的怒火后方可言说,“众爱卿,都请起。愉弟大逆不道,百死亦不可赎其罪。据悉,他在封地集结二十万人马,兵锋所指乃是这京师,乃是朕。”宣武帝说到此处,神情愤恨。他忽得站立起身,随着他起立的动作,头顶皇冠上的玉珠剧烈地震荡摇摆。
低下的官员被皇帝的怒气所震慑,又齐刷刷地跪下了。
“朕自问待他不薄,许以高官,给以厚禄。他竟如此得泯灭人性,心中无君父,无长兄,那便怪不得朕要替天行道。”宣武帝龇牙咧嘴地说。
“京兆王丧尽天良,天怒人怨。老臣愿替陛下分忧,请陛下赐老臣兵马,老臣定将乱贼擒获。以平民愤,宽君忧。”要说方才乱哄哄地有将领请缨,那不过是哗众取宠之举。如今这般当着众人的面,四平八稳地站出来,那才是真勇士。而这名勇士正是太尉邓谦信。
“哈哈。”宣武帝笑了两声,“太尉忧国忧民,实乃魏国之幸,只是杀鸡焉用牛刀。这全国兵马的调度,朕还要仰仗太尉大人给意见呢。剿叛……就不劳烦太尉了。”宣武帝罢了罢手,故作一派轻松。
“陛下英明。”低下再次响起阿谀奉承之声。
太尉吃了瘪,只好退回到原位。其实他这样做,无非是怕自己与京兆王勾结的事情被人抖出来。京兆王叛乱皇帝必定会细查,低下的人也会乘此机会大做文章,这个泥坑若是掉进去,就算他是太尉也很难洗清。可若做了征讨大将军,杀了京兆王,那就算他之前与兆京兆王之间有什么,也能一笔勾销。可惜宣武帝偏偏不给他这个机会。
“陈骥烈,朕封你为柱国大将军。领二十五万大军,前去征讨叛军。”宣武帝话锋一转突然任命出征将领。
“谢陛下隆恩。”陈将军立马出列,跪地听命。他原以为,捉拿京兆王不利,圣上必然降罪。谁知,非但没有,反而更加委以重任。
“大将已有,不知谁任督军?陛下心里可有人选?”左相元瑛陈奏。
宣武帝微一摇头,“尚未,左相可是有推荐之人?”
元瑛将象牙笏板平举于胸,“老臣心中确实有一人选。”
“但说无妨。”宣武帝和颜悦色地说。
“御史台中丞,顾沾卿。”
宣武帝沉思了片刻道:“嗯,正合朕意。就这么定了,顾卿听命。”
顾沾卿往边上跨出一步,跪下听令。
“朕任命你为平叛督军,你须得与陈将军戮力同心,不得有误。”
“微臣领旨。”顾沾卿扣头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