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花月正春风(3 / 8)
不是?”
紫媛跟着笑,心里想:“若换了庭秋,遇到相同之事,能狠到这个地步么?”想想觉得他是做不到的,逃难的时候,他要是够狠心,丢下他们这些拖累人的女眷孩子,和庭幕两个是能去庐裘的。可庭幕连跟随他们逃亡的家仆都不舍得抛弃,这才一家子跑来一个对庭秋来说大概宛若噩梦之地的安靖。
两个人这么说说笑笑,倦极而眠。第二天燕飞要去衙门点卯,起的早,紫媛这些年掌家,也没有睡懒觉的习惯。她在燕飞这里吃过早饭准备回家,走过庭院的时候恰恰遇到景晴。景晴笑吟吟的和她说话,邀请她得闲常来坐坐,紫媛看她心情甚好,眼底眉梢还带着一点春意,显是前一夜司约那份“礼物”颇合心意。说了几句,紫媛告辞,景晴看着她的背影浅笑,又低头看一看手上拿着的书信,笑意更深。
景晴一早起来就收到一封信,其实只是一个求见的帖子——韩庭秋求见扶风郡守。
帖子写的简单,文辞也是她当年暗地里赞赏过的简洁,说一别十二年,未想异地相逢,请求一见。写的不卑不亢,情意自含。
韩庭秋是前一天午后来递帖子的,正和来请紫媛的燕飞错开。原本他这样的平民递交的申请,就算门房接了,也要经过都督府官员层层审批。但是管家提前通知了门房,若有一个叫做韩庭秋的来求见,都直接报到她那里。于是,第二天一早,这张拜帖就放在了景晴的书房中。管家看她拿着帖子浅笑,问道:“大都督准备……”
“故人相逢,当然要见。你派人去传个话,旬假之日有请。”
管家应了声,心说“旬假之日,就是要腾出一整天,大都督对这个韩庭秋还真是好兴致。”
其实在景晴生日宴会的前一天,韩庭幕和韩琳都成功通过了官府的考核,得到了一份抄写、校书的工作。韩琳已经入籍,不需要特批,但不管怎么说,她和庭幕都是“陈泗过来的”,不可能进入军队等关键机构。好在前些日子,凤楚下令各地整理典籍,也就是对因为战乱而散失的地方档案,县志以及各种古籍进行收集、整理、校对和补全。庭幕和韩琳就是被分配去抄书和校对。凤楚下达的这条命令,一方面是整理典籍保存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借此为新王朝选拔文官,算是“不分身份的大规模见习进阶”。
各地百姓都明白其中的意味,中原各州读书人趋之若鹜。但是扶风的百姓们真心有心无力。扶风本来多山,物产贫瘠,加之连年战乱、沦陷于异族,以及商道中断,百姓生活都难以为继,哪有闲心送子弟读书。官家招聘的时候也把标准一降再降,简直是能写一笔看的过去的字就成。作为陈泗难民,他们占了个优势——语言文字上没有障碍。安靖周边的这些国家不知道为甚么,尽管领土面积有大有小,有些游牧民族强悍之时横行天下,但是历史都不太长,陈泗这样能上算三百多年已经了不起了。因此通行的文字多半为两种——西珉文和安靖文。当然,不少国家也有自己的文字体系,但是受过教育的人,特别是官员们多半都学过上述两种文字中的一种。
陈泗是只有语言没有自己文字体系的国家,书面完全使用安靖文。这些难民过来除了“带了口音”其他交流上全无障碍。庭幕和韩琳都写得一手好字,而且还是安靖人最赞赏的娟秀体。苦于人员不足的招募官看到这么两个人简直是喜上眉梢。他们和官家的正式书吏一样,每日点卯,一旬一休,每月发俸。不过韩琳分到外县,需到那里住,官府也有统一安排。这是韩琳第一次离家,原本庭幕想要和她换,却被韩琳拒绝了。她说自己下定决心要在安靖生活,在此成家立业,身为安靖女人怎么能连离家做事都怕呢?韩琳心意坚决,她的妹子和贴身丫头,以及看着她长大的仆妇却哭成一团。特别是她的奶娘死活要跟着一起去,眼泪汪汪的说“姑娘怎能没人伺候呢,有个冷暖谁来关心?”紫媛和庭幕好一番劝说,奶娘还是想不同,嘀嘀咕咕的说:“姑娘是我奶大的,就算是出嫁,我也要跟去的。”韩琳扑哧一笑,抱住她道:“奶娘,我不出嫁,过两年我娶一个贤惠的夫婿回来。”
庭幕就在集庆县府做事,每天早出晚归,收入当然不高,但是按照他们家现在的节俭,养活妻儿和几个跟着他们的家仆是做的到的。但是要再养活庭秋、韩玖他们就困难了。韩琳走的时候对妹子和贴身丫头说每月都会送钱回来,今后就由她来养她们。总之,一家人各有安排,只有庭秋什么都不沾,越发显得无聊。
其实紫媛一开始也想过照着这里的规矩,该是她出去做事养家,但是一来她一直受的教育就是相夫教子,一下子很难改过来。二来,她不想让庭幕失落。她与庭幕成亲后,对这个温柔的男子喜欢到了心头里,一旦喜欢就患得患失起来。她在家中看惯了父兄的娇妻美妾、本以为自己也能如母嫂一般淡然处之。可是,越是喜欢,越想独占,而那个时候婆婆也总说要庭幕纳妾为韩家开枝散叶。她怕的要命,却不能反对,甚至还要附和着婆婆给庭幕挑人。那阵子痛苦得她常常彻夜不眠。幸好后来庭幕准备出仕,庭秋写信让弟弟到北庭跟着他学习一下官场上的事,于是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