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国士无双(5 / 8)
手招呼道:“来来,都还没用餐吧,送到这里来,一起吃吧。”
“大都督,江漪到集庆了。”
“嗯……怎么了,她来集庆我们就不吃饭了?是江漪来了,又不是敌军进城了!”
“这个……”几个人看看,好像也觉得自己有点大惊小怪了。
景晴夹了根酱菜喝了口粥才道:“她现在应该在城中吃早点,最多午饭时候就会到你我面前。”顿了顿又道:“只有你们才相信她作为皇帝的钦差密使会每一步都大动干戈。那个浩浩荡荡的钦差大队不过是烟幕,江漪从来都行在大队之前,这是她的习惯。征战之时,她一个文弱书生,照样甩开所有人跑到敌人的城池里去,说真的,这份胆量我都佩服。”
“这么说,咱们就由着她‘微服私访’?”
景晴笑笑。燕飞第一个坐下来端起饭碗,笑道:“我们也是糊涂了,江漪也好,别的什么人也好,爱来明访暗访都无所谓,我们集庆没什么不能见人的。”景晴看了她一眼:“这话说得才像样。”
扶风官员中除了燕飞这些多年跟随景晴的之外,见过江漪的很少。但是,清渺三杰名声显赫,越是没有见过的人越让人无限憧憬。景晴曾经用简单的词句品评清渺名臣,说到莲锋是“旷世名将”,说到江漪则是“可妒可恨”四个字。听的人大惊求解,她的解释是:“举凡天文地理、星象、医卜无所不精,这样的人岂不让人嫉妒生恨?”旁人笑着问:“无论如何,西山侯您这样的人不会有妒忌生恨的感受吧?”景晴笑道:“怎么没有?有些事后天努力可得,但是江漪她所拥有的大半只能用‘天分’两字形容,这才是最叫人恨的地方。”
被西山景晴如此评价的江漪正在感受集庆城的风土人情。后代的传说里,千月江漪美貌的宛若女神临世,所到处人人侧目,简直是步步生莲、天女散花。事实上,江漪在集庆转了个早市,还在临街的摊子上吃了早点,其间自然有人注目,却远没有载歌载舞、花果盈车的盛况。这一年,江漪三十岁,尚未定家名,在清渺初年的朝堂上,她是一个才华横溢又品格端正的人物。在民间,至少在说书艺人那里,她远没有莲锋、景晴受欢迎。事实上,江漪成为“传奇”是在她的孙子震慑四邻之后;而她彻底被神化则是在数百年后的苏台王朝。
吃过“风味早点”,又在早市上转了一圈买了点土特产,向路人问明了都督府的位置,这才和几个属官和侍卫向着真正的目的地走了过去。一边走一边对属官说:“群臣之中,当得上‘出将入相’这四个字的只有她西山景晴;啧啧,每次看到都让人忍不住叹一句‘皇帝好眼力 ’。”那属官点点头:“短短三年,扶风的确变了样。”
“我没见过三年前的扶风,当年怎么样?”
“当年……怎么说呢,每个人看上去都很丧气。可现在,您看看,这路上的人个个精气神十足,脸上都透着喜气。”
“嗯,点评的好。一个地方吏治的好坏,的确是从百姓脸上就能看出。西平侯不但给了扶风人休养生息的三年,也给了他们志气和信心,这一点更不容易。”
从人又问怎得进了集庆立刻就去见主事人,往日不都要在城里城外暗访几天?江漪笑笑:“你我一进集庆城,西平侯那里就得到报信了。”
“啊?不至如此吧?”
“这点本事都没有,她还能保这西南太平?”说话间唇边带一点笑意,缓缓道:“十余万精锐,上千里河山,再加上皇帝授予她的‘凤凰令’,可以调动扶风以东三郡十一州的全部军队……对今上来说,西山景晴永远是她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剑。”还有半句话她没有说出口——剑越锋利,反戈相向的时候就越危险。
春夏之交,她和卫柳在天朗山高歌猛进之时收到女官长的密信,提醒她“功高震主终藏遗祸”,让她尽快从鹤舞之战抽身,将后续的功劳留给卫柳一人。她立刻上书皇帝,以染病为理由请求回京,加上女官长的协助,很快如愿。回来后去见楼月霜致谢,后者摆摆手:“我只是替人做事,要谢就谢景晴吧。”
这些天,她一直在想,西山景晴将旁人的事看得如此通透,为何自己就看不到“功高震主”的危险。澄羽轻的连续弹劾,以及在京城浮荡着的那些危险言语,她相信景晴一定早就得到了消息,但是她没有任何举动。如果让她给景晴出个主意,她会建议她改戍鹤舞——扶风距离她的故国实在太近。
孟国,如今改称孟郡,辖下三州,郡治孟州长青城。长青也就是当年孟国都城,西山景晴在那里的正亲王府度过十七年光阴。最终她也是在长青城作出“献国”决定。景晴献国后,凤楚为了表示感谢,承诺说:“有卿一代,永掌孟地。”因此当下西山景晴身上还挂着个 “孟郡郡守”的职务,虽然自从献国后十一年来她未曾踏进长青城一步。孟郡地官司制来自于朝廷任命,但是司马是孟国旧臣,也就是协助景晴复国的镇守孟国西境的大将军。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江漪在过孟郡的时候感受得最清楚,孟之百姓心中依然只有“旧主”,孟的官员则新旧参杂磕磕碰碰的维持着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