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君心似我心(3 / 9)
来了。小阿姊在这件事上实在狠心,可怜铭霞出生至今就没过几天好日子。她这样的贵家世子就该安稳的留在京城,哪能总在边关受苦啊。”凤楚大笑着说:“十一妹是不是找你来替吟台说情了?告诉她,就是因为她的小阿姊在教养女儿上狠得下心,朕才把吟台送到她那里去,不满两年,别指望朕召回她。”皇后一脸无辜地说,我就说铭霞的事,怎么扯道襄王哪里去了?又说铭霞小的时候,他亲手带过两年,当作女儿般看待,这次回来后让她直接住在宫里吧,凤亭、凤祺正好和她做个伴。他说的这两个孩子是凤楚的次女、幼女,分别是十一岁和七岁。凤楚至今生下三女二子,而且全都活了下来,最小的一个皇子刚满四岁。
安靖历朝历代和男贵之国一样,叛乱、谋逆、争权,各种事层出不穷;但只有争储这件事发生的并不多。女帝之国,不管后宫多么庞大,终究能生的只有皇帝一人,子女有限。文成王朝历史上子女最多一个帝王共生十一子,存活九人,其中公主六人。这是很罕见的例子,大多数时候能到成年的皇女皇子也就三四个,再去掉儿子们,常常连正、和两个亲王的位置都凑不满,要继续在前任正、和亲王的世子里选;哪里还需要相互争夺。安靖历史上最惨烈的几次争储都发生在“皇帝无女”的情况下,继承人从宗室里选,这下子候选人就多了,多了必然会争,每每闹得朝廷分裂,皇家动荡。凤楚的三位公主,太子凤茗、幼女凤祺都是皇后所出,而且是百分之百的皇后血脉,而不是凤亭那种“指给澄贵妃”。因此继承顺序明明白白,唯一可能出现的争议无非是凤亭、凤祺到底谁当正亲王、谁去掌兵守要塞为和亲王而已。皇位归属没有什么好争议的,姊妹之间也就不容易出矛盾,两个年少的皇女都竭力亲近太子。太子凤茗本身又是个性情平和之人,与两个妹妹相处得都不错,一派姊友妹恭的好气象。凤茗这一年十七岁,前一年服礼之后就聘了少司徒安林家主家的公子为妃,婚期定在这年秋天。
铭霞幼时曾蒙皇后照顾,因此与凤茗的感情很深,皇后又派人将她返回京城一事通知东宫。凤楚且看且笑真有一些爱女远行归来的感觉。没过一会儿正亲王求见,皇后有些奇怪怎的如此晚觐见,凤楚说了句:“是朕临时想到事,请她过来。”
凤章见到一身便服神态娴雅的凤楚颇有些莫名其妙,开口就说:“陛下夜里叫臣进宫,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凤楚伸手将铭霞的家书递过去,笑盈盈道:“朕急着将此事告诉你,来,和朕一起高兴高兴。”
凤章看完苦笑道:“臣高兴不起来。”
“此话怎讲?”
“陛下已经让封疆大吏不安到送人质入京的地步,臣怎么还高兴得起来。”
凤章从懂事开始就对自己这个经常做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的阿姊无可奈何,她荒唐起来经常让他们这些宗室们担心邵庆的历史会不会就在她手上走到终点。然而,凤楚却一路将邵庆变成了清渺,而且国家欣欣向荣,政令平和开明,百姓对这个王朝充满期待,臣子们称赞她是邵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明君。后代的史书对这位开国君王极尽赞美之能事,说她心思敏锐、城府如海。但对于凤章来说,她从来没有觉得这个皇阿姊可怕过,只是面对她的时候经常有“不知道她到底想做什么”的无力。
面对凤章直截了当的责备,凤楚只是一笑,又拿了一本奏章放到她面前:“这是神宗司的密奏。”
根据清渺朝制,各级官员的奏章经过六部之后,应当平行呈送正亲王和皇帝——密奏例外。密奏只呈皇帝,而有资格呈递密奏的有以下这些人:六部正副主官、四镇都督、各地巡查使和神宗司。除此之外,后宫职司女官们的任何上书、进谏都只对皇帝提交,不要说正亲王,就连女官们理论上的上司大司礼都不必通告。
神宗司的密报来自司正凤凌兰,上报的源头则是扶风、益郡等地的神宫,上报的信息则是有关扶风出现私自募兵的痕迹,以及益郡发现有异国人出没痕迹等等。
凤章冷笑道:“神宫什么时候不事神明,却去做细作的工作了?这样的事,为什么没有收到任何地方官员的承报?”
凤楚淡淡一笑:“江漪也有同样的密报。她在边关听到有人在陈泗人中散布‘募兵’的消息,甚至让已经避乱于芦裘的人再度出发投奔我国。”
“景晴她……怎么说?”
“你不是已经说了——各级官员均无上报,她也不例外。”
凤章已经迷茫了,不敢再说话。
“你下一道命令,让凤亭整顿兵马,做好迎战准备。”
“陛下——”
“有备无患。而且,如果一切无事,至多明年夏天就要收复凌霜,届时必要从邵郡出兵。邵郡的驻军已经太平太久,早点训练起来并无坏处。”
“明年就要收复凌霜?会不会太着急了些?”
“江南不战而平,鹤舞之战也比预期的顺利。今年各处无灾,地秋两官计算了一下,到的明年,储存的粮食就足够一次大战所需。”
凤章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