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年华婉转处(6 / 7)
趣的地方,派了人陪他们观光。这日问书介绍他们去“望春庙会”,韩玖和韩梅一看到热热闹闹的场景眼睛就直了。几个年长的兴趣不大,和问书到一边茶楼里喝茶听说唱。过了一会儿问书被叫走说有人找,他跟着茶楼小二转到楼上雅间,见到的是奉墨。
“你……”问书本来想说有什么事要这样偷偷摸摸的,想了一下皱眉道:“是因为蓉行舟?”
奉墨双眉紧锁,压低了声音把导致他抛下小女儿赶到邵安的原因说了一遍。的确和蓉行舟有关,他们安然乡里的日子里,忽然有两个人来找蓉行舟。当时蓉行舟不在庄上,他出来接待对方语焉不详,此后数日那几个人绕着庄子转,行迹可疑的他都想去找官府抓人。这个时候,蓉行舟回来了,之后几天,他的养女几次对他说:“先生这些日子神思恍惚,是不是生病了?”再往后她忽然说要到邵安访友,奉墨心生疑惑,玩笑着说都是故人,他也去凑个热闹。蓉行舟瞬间的紧张让他更是怀疑。
问书越听越担心,终于忍不住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听到她和那几个人的谈话,他们……他们好像是让她来行刺的。”
离开邵安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依依不舍的心情,特别是韩玖、韩梅两个年级小的,觉得邵州满眼繁华,真比故乡还好。韩芝笑话妹妹,说我们要去京城,京城一定会更好。被景晴听见了,笑了笑说:“从江漪的描述来看,永宁城还赶不上邵安。不过,京城有我的府邸,所有人都说锦屏他们俩打理的很好。”
离开邵安,两日行程,进入了莽莽白屏山。白屏山是丹霞群山的一部分,山高林密,部分区段壁立千仞、唯有一条路从峡谷中穿过,从来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在乱世里,这里聚集了大量绿林人,据险结寨,打家劫舍,甚至袭击官军、劫掠县城。清渺初年,为了两京之间的通达,朝廷派名将携重兵清剿,历时七个多月,剿灭匪徒上万,更多的逃逸或投降。劭州官军又在险要地设卡驻军,至此两京之间最重要的道路终于太平。
在白屏山中行走四日,韩家人,尤其是女眷们已经疲惫不堪,这样的地势是没有马车坐的,有些地方马都骑不得。尽管衣食无忧,紫媛、韩玖几个还是很有了点当初逃难时的辛苦恐慌感。最大的安慰就是,大家都对他们说,只要过了白屏山就是连绵的城镇和一望无际的平原,最多再走十来天就能到京师永宁城。
这一日,宿在野外,半山之上,俯瞰溪谷。
中夜骤变。
在入山前陆续遇到的商队为了安全都跟着有上百名军士保护的这队人,每晚的宿营地距离主队也不远。行旅的人大多能言善道,又大方,和军士们很快混熟,晚上有些走动,只要不靠近主营帐,军士们也不干涉。于是,没有人发现,这天商队里有一小队人悄悄的走向营地的背面。
营地背面,更靠近潮湿的山壁,但也更安全的地方是神官们的驻地。因为在最里面,防守并不严密。几个人干脆利落的敲晕了守卫,快速潜入最深处的帐篷。掀帘子的时候不知道踩到什么,发出清脆的“咔哒”声,里面的人叫了声:“谁”。来人也不答话,借着帘外篝火微光朝着里面的人影一剑刺下——
刺客期待的惨叫声并没有听到,取而代之的是兵器相交时的脆响。刺客低呼一声:“有埋伏,快撤。”随着话音,四周烛火明亮,营帐里传来“抓刺客”的呼声。
火光照亮处,蓉行舟手执长剑,在最短的时间内已经将刺客逼到绝境。
兵士们围拢过来,刺客们知道已无逃生之路。一人指着蓉行舟惨叫道:“你,你违背诺言——”
蓉行舟淡淡道:“我何尝答应过你们什么。”
“你——”
“我对你们说‘那就一起去看看吧’,可没有答应会帮你们任何事。”说到这里目光凛冽:“我蓉行舟此生还没有屈服过任何胁从之事。”
“你,你这个……”
“闭嘴!”喝断那人气急败坏的吼叫的是西山景晴,她微微笑着,不紧不慢的走到那人面前低声说了两句,那人脸上的愤怒瞬间变成了惊疑。
营地很快恢复了平静,该睡觉的继续睡觉,该守夜的继续守夜,好像完全没有发生过一场刺杀和捉拿。在帐篷前,景晴淡淡笑着说:“三娘子,我们聊聊?”
当下,西山景晴的帐篷里,灯火淡淡,酒香四溢。
“三娘子,不想说说你的故事么?”
蓉行舟淡淡道:“没什么,有人觉得能拿我过去的事来威胁我罢了。”
“他们让你做什么?帮他们杀人?”
“或者帮他们得手后逃出去。”
沉默了一会儿,蓉行舟道:“看来,只能把一些事告诉你了……”
“什么事?你是青羽军之后这件事?”
蓉行舟也惊住了:“你——什么时候——”
“当年你执意离开我们的时候,就猜到了一些,这次相见后确定了。”
蓉行舟心想:“恐怕不是猜到,是查过……”她心里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