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1 / 2)
不过尽管在回答老总劝说的时候杨震表现的很淡然。但他有些铁青的脸色依旧清楚的表现出他眼下很是不佳的心情。在整个战役收工阶段被日军用这种办法给威胁了换了谁都心里不舒服。
其实杨震脸色有些不豫不单单是这个时候被要挟了一把让他的情绪有些低落。还有一些事情他没有说出来。之前抗联与日军作战之中的确也出现过用老百姓当肉盾的情况发生。可基本上都是个别部队的单独行为没有像今天这样整体出现过。
今天投鼠忌器的自己被日军要挟只能给实际上已经成为板上肉的日军让开撤退的通道。让日军发现这种战术很是管用在不远的未来作战失利的时候再一次采取这种战术怎么办?这是在中国本土战场作战而且战线越往南人烟也就越稠密。
这一次自己给他们让开一条通道那么下一次他们会不会用老百姓做肉盾掩护他们进攻?反正对于日本人来说就算是中国人都死绝了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什么太大的坏处。他们可以不顾忌中国人的生命但是中国人自己却不能不有所顾忌。
这才是杨震虽然嘴上那么说但是脸色很不好看原因。更是让他内心有些忧心忡忡的是一旦一种阴毒的战术被自己的对手发现很有用处。那么在这个对手已经是日薄西山的情况之下会不会被他们当成惯例使用这才是最难判断和以相当难以让人接受的。
窗外透过来的一丝阳光让杨震的眼睛略微的眯了眯。沉思了好大一会也没有想出破解这个可能会在今后不断遇到难题的办法。这是一个基本上无解的题目除非是那种冷血动物否则很难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老总看着尽管话是这么说但脸色多少还有些低沉的杨震却是没有在这件事情再劝说什么。微微沉默了一下后老总才道:“这次会战彻底结束你跟我返回延安一趟。就此次战局向中央做一个全面的汇报。而且就整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中央也要争取你的意见。”
“我先给你提个醒中央现在正在决策迁往北平。我这次南下来冀南就是就这件事情上争取你的意见。陕北过于贫瘠经济基础和物产也过于薄弱。中央大量的机关都留在陕北已经给当地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中央的意思是平津的经济基础比较好一些而且靠近华北粮食主产区的冀中根据地。中央整体迁移到北平部分机关迁往张家口或是天津、保定可以有效的减轻陕北的经济负担。同时迁往北平在安全性上也有较大的保证。”
听到老总提起的这个话题这才知道收复平津一线后老总为何大部分的时间都坐镇北平调动部队对北平周边残存日伪武装以及土匪清剿并亲自主抓对北平的接收和管理在前线的时间并不多真正原因的杨震却没有立即回答老总。
知道这是老总在替主席征求自己意见的杨震在仔细考虑了一下之后才道:“老总中央的这个想法我是支持和赞成的。从眼下整个战场态势以及我们未来发展来看中央眼下迁到北平远比留在陕北要适合的多。”
“北平地处平汉、平绥、平津铁路交汇处并拥有南苑机场等起降条件远远好于延安的机场整体上的交通环境远比偏安一隅的陕北有利。而且与华北主要粮食产区冀中相距不远并有铁路可以利用完全可以充分保证中央机关的供给。”
“而且北平距离北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也是近在咫尺。在郊区就有门头沟煤矿距离唐山的开滦煤矿也不远。粮食以及各种物资供应的保障条件都远远好于地瘠民贫的陕甘宁边区。”
“如果中央能够整体迁移到北平只在陕甘宁留下部分的留守部队。这样一来陕北老百姓的负担将会至少减轻三分之二。同时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乃至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北平也都要远远的好于陕北。而且北平在国内政治、军事上的地位也不是偏安一隅的陕北可以相比的。”
“最关键的北平背靠我察哈尔、热河解放区西隔太行山与我山西解放区相望整个河北以及冀东一线眼下已经被我军牢牢的控制。可以北平现在已经地处我华北解放区的核心位置在安全上也远不是三面都有威胁的陕甘宁边区可以相比的。”
“老总如果中央征求我的意见我是支持中央迁移到北平的。不过我建议中央在迁移到北平之后主要部门和中央主要领导也先不要进驻北平城。暂时驻扎在西山或是颐和园一带比较好一些。这些地方植被茂密对防空还是很有帮助的。”
“小鬼子在战场虽说被我们打败了但是搞起下九流的手段却是相当的擅长。而北平作为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多年又是七七事变之前日本人对整个华北渗透的前沿特务机构多如牛毛整体上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
“我的意见是眼下全国战局与形势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央迁到北平远比留在陕北更加有利于统帅全局。不过在隐藏的日本特务被肃清之前中央主要部门还是不宜立即进驻北平城内。”
说句实在的话对于中央现在要迁往北平让杨震多少有些意外。他以为以主席的性格短时间之内不会迁离陕北。可没有想到现在中央就提出来要将中央的驻地从陕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