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2 / 2)
移到北平来。
不过对于中央的这个举动杨震还是比较赞同和支持的。正像他说的那样北平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比陕北强的太多了。而且中央那么多的非战斗人员以及机关工作人员全部依靠陕北供应对陕北本就脆弱的经济压力太大。
虽说之前也采取了大生产运动有效的减轻了陕北的经济负担。但是以陕北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来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里先天性的自然环境实在太过于贫瘠了。一旦遇到天灾还是会对供给造成难以解脱的困境。
小米再养人可产量在哪里摆着那。放在别的地方完全可以负担的征收到了陕北就相当的重了。中央整体搬迁到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都远远好于陕北的北平。无论是对于中央还是陕北的老百姓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主席也许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提出将中央迁往北平。毕竟论起供养能力来陕北与平津之地相比相差的太多了。而眼下在拿下整个河北以及除了晋西南之外绝大部分的山西在这时候中央迁往北平也算是水到渠成。
对于杨震的回答老总满意的点了点头后又道:“不过杨震同志。中央此次除了让我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还有一点就是想问问你在此战结束之后在未来的这段时间之内你们准备怎么做?中央希望你们在此战过后能够在河北境内保留部分部队至少暂时留下一批部队。”
说完这番话后看了看杨震有些慎重的表情老总微微一笑道:“中央的意思是眼下日军还并未彻底的丧失进攻能力。或是说如果日军大本营下定决心日军还是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在华北战场重新发起一次进攻。”
“中央希望你们在会战结束之后能够在河北境内留驻一批部队。就是希望让日军在发起反击的时候能够有所顾忌或是说中央手中能够有一定的机动部队。毕竟华北部队在装备上与你们相比相差很大。”
“而且各大战略区都有自己的辖区要负责一时也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调拨给中央作为机动兵力使用。在日军还未彻底丧失进攻能力之前中央手中保留一支较为强大的预备队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否则一旦形势需要从东北现调集兵力进关这千里迢迢的很可能会出现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出现。尤其是眼下东北与华北铁路联系还尚未打通的情况之下。放心吧中央只是借他们。最多不超过一年的时间然后保证完璧归赵。”
老总的这些话杨震摆了摆手道:“老总您说这话就有些见外了。抗联不是我个人的军队我杨震也不是过去的那些军阀。对于中央的要求我没有啥说的。就一句话只要中央需要调抗联多少部队都没有问题。”
“此次会战结束后我把装甲一师、三旅都留下再留下两个独立坦克团。至于步兵部队方面中央需要多少我就留下多少。另外我留下两个火箭炮团、四个一五零榴弹炮团在留下三个汽车团。”
“至于空中力量方面眼下在华北战场作战的航空兵所属一个中型轰炸机大队攻击机一个大队、战斗机两个大队外加一个运输机中队都留下。而眼下部署在平津并平汉路上的防空部队也全部留下来归属中央指挥。”
杨震的大方老总哈哈一笑的摆了摆手道:“你们那个装甲一师就不需要了你们现在一共就两个装甲师留在华北一个剩下一个就孤木难撑了。无论你们下一步的作战方向是那里以你的性格以及目前国内战局来说面临的都将会是一块硬骨头。手中保留一支强大的装甲兵还是必要的。”
“而且在河北境内留下这么的坦克也容易引起某些方面一些不必要的猜忌在政治上与我们不利。毕竟华北的形势要比东北复杂的多。两国三公这糊涂账不太好算。留下太多了人家认为是威胁怎么办?”
“这样这个装甲一师就不要留下了。装甲兵方面你留下两个坦克旅再加上两个坦克独立团我看就大致足够了。再多了不仅影响到你们的战斗力中央也养活不起这些油老虎还容易引起政治上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