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第702章 697 青年近卫军 (2)(3 / 4)
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消灭普鲁士,给予俄罗斯和奥地利沉重打击,从奥地利手里夺取捷克斯洛伐克,从俄罗斯手中夺取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布吕歇尔原以为岳震甫会从南线抽调一部分德军加入到对俄军和普军的战斗中,但是岳震甫极为自信,他没有抽调德军,而是将没什么战斗力的波兰人民革命军抽调回华沙。实际上这支部队作用不是打仗,而是用来夺取华沙政权,建立国革政府的。岳震甫认为自己手中的27000唐军,加上德军60000名,足以对抗多达十八万的俄普军队。所以分配给布吕歇尔和巴伐利亚军团(拿破仑部)的命令就是,追击奥军,夺取捷克和斯洛伐克。
法兰西国际志愿军将会不断地增援进入,所以布吕歇尔倒是不担心兵力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奥地利虽然还有战争潜力,但是在此时紧急动员,加上缺少必要的武器装备,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在上次德意志内战之后,重整军备,实际上精华就是本德尔的十万奥军了,但是这十万奥军虽然没有打完,但是也命运堪忧了。克勒法伊特伯爵手中虽然还有数万装备齐整的奥军,但除此之外,奥地利再动员武装起来的部队,就没有可以跟德军比较的装备实力了。
现在岳震甫唯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奥地利人被击败了,那么俄罗斯人和普鲁士人会怎么想。一旦俄普军队担忧无法取胜,也许可能就放弃军事行动,那么岳震甫不得不带领唐军主动出击。冬季就要来临,相比主动对付俄普军队,岳震甫倾向于就在波兰展开一场会战,将俄军和普军消灭,然后慢慢地再收拢胜利的果实。
所以岳震甫开始向俄罗斯人和普鲁士人散布消息,称布吕歇尔大军南下,总攻奥地利,唐人过分自信,仅留不足十万军队在东普鲁士和波兰,而且唐军来的仓促,准备不足,唐人不适应欧洲的寒冷气候等等谣言。
这些谣言自然不是在唐军和波兰军队内部散布的,而是有意地传递给正在白俄罗斯的敌人。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诱饵,就看俄军和普军的统帅会不会咬钩。
普鲁士和俄罗斯内部关于战争的细节其实也有比较大的分歧,怯懦的腓特烈?威廉二世为了躲避德军,连自己的老巢都丢了。自然想尽快地打回去。谁也不知道国革那群人在普鲁士的土地上活动时间越长,会搞出什么样的麻烦来。
而俄罗斯人则相对来说更谨慎,俄军统帅虽然是伊格尔斯特罗姆,但是真正制定战略的是老谋深算的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而且叶卡捷琳娜二世已经晋升苏沃洛夫为陆军元帅,成为俄军的统帅。苏沃洛夫作为深谙战争艺术的军事家,即便对于唐军的真实实力有些雾里看花,但是却知道这么大规模的俄军,在波兰作战,不能贸然行动。
虽然俄军搜刮了大量来自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粮草,但是俄军缺少武器装备的现象仍未改善。之前俄罗斯人通过跟大唐的建交获得了部分武器,不过随着战争到来,显然不可能再度得到这个武器来源,俄军的主要武器是落后欧洲主流列强的纸壳弹步枪,而且俄军的大炮也缺少威力大射程远的线膛炮。
当然,苏沃洛夫并不认为自己会失败,这位老毛子一生征战,还没有打过败仗……
第714章 709 华沙会战(七):诱敌深入
另一位面中,好事者评出的古今中外十大名将中,基本上都会有两个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苏沃洛夫了。尤其是对俄国人来说,苏沃洛夫的军事思想影响了俄罗斯几百年。到苏联时期,苏沃洛夫的制胜的科学彻底成为主导战斗民族军事风格的存在,苏沃洛夫大开大合、侵略如火的战争气质,也彻底地烙印在了苏联军队的身上。苏军大军团作战、大陆军思想、大炮兵战术,几乎什么东西都要带一个大字,基本上都是承袭于苏沃洛夫的。
苏沃洛夫的军事战略以极其进取和果断见长。他的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在不设防的野战中消灭敌军,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苏沃洛夫教导说:“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的方式接敌……只有直接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
从七年战争时期,苏沃洛夫加入俄国军队,初露锋芒;之后在俄土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此时的苏沃洛夫还没有达到自己军事生涯的巅峰,另一位面中,第二次反法同盟成立之后,因为盟国的强烈要求,保罗一世不得不启用他并不喜欢的苏沃洛夫为统帅,苏沃洛夫率领俄军和奥军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横冲直撞,将之前拿破仑打出来的良好局面全部破坏,展露出了极为惊人的军事才能。
尽管在本位面中,苏沃洛夫很可能不会再重演北意大利的战斗了,但是他的军事思想在此时已经完全定型下来,刚刚晋升为陆军元帅的他,深受现在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信任,统帅俄军,准备给德国人和唐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岳震甫领军已经到了华沙以北的地区,波兰人民革命军已经在一天前正式入驻华沙,在唐人的授意下,科希丘什科没有任何恭顺的意思,大刀阔斧地逮捕了波兰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