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2(2 / 3)
纠结着‘结婚’的烦恼,蒋罡却没忘记了关于婷婷当年的冤屈,李波如月地与她在大年初三回到家乡,也如约地没有过问她究竟‘查什么’,而她,也终于走哥哥同学的关系调出了婷婷当年的档案。
最差的评鉴,签字人,果然就是刘谦。
而这差评中最差的包括了―――工作作风很差,不能尽职,偷工减料,有利用性别优势消极怠工,得到利益的倾向。
蒋罡直看得,如要喷出火来。
然而毕竟只是个开始,她并没有多根李波说起刘谦的名字,只告诉他,自己所疑非虚,但是毕竟陈年日久,也要从长计议。李波只叹了口气,说这世上,原本也不是所有事,都能公正。
蒋罡还想着继续到博爱以及海总找线索查,每每想起这人是‘青春期内分泌不调’的专家,就觉得心里难受而恐惧;然而自打过了年,自己继2年前去美国学习半年之后,再次被送去美国欧洲各考察学习3周,积累建立EMC testing lab的经验,考察回来,种种会议,开题,与其他所的合作,更加重了本来不轻松的工作压力,而工作之余,与母亲交待了李波这个人之后,所有的余外精力,全被‘准备结婚’耗尽。
春节后到9月的半年多,对于李波,更有了太多的变化。
年后,韦天舒离开,第一医院普外科重新调整专业组,程学文,周明,李波,分任三个专业组长,周明兼顾了韦天舒从前转攻的胆道专业,而程学文兼顾了胰腺专业,李波由凌远顾问指导一年,开始专攻责肝移植显微外科,准备在一年后彻底挑起肝脏移植专业组的大梁,而凌远可以将这部分的事务性工作彻底交出,除了作为肝移植和血管外科专家承担临床任务,不再负责任何外科具体事务。
至四月中,普外科至此已经开展半年的在缩短住院日的项目,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经过若干管理改革,尤其是轻症病组的设立,门诊完成部分住院检查的开展,以及与检验科室,手术室的配合,使得全科所有病种平均住院天数减低了3.9天,而同时创造0术后感染,最低手术后并发症,以及人均住院花费最低,总住院收入最高的巨大成绩。
六月,第一医院主管业务的副院长程副院长退休,半个月后卫生部任命和批文下来,批准普外科模板在第一医院外科其他科室开展,并批准内科,儿科,妇科关于根据各科室特色进行管理调整的申请;主管普外科试验项目并取得巨大成绩的李波,任业务副院长,指导协调第一医院各主要科室的管理调整。
妇产科是最后提出关于加强科学管理住院病房,门诊,以及生殖门诊的提案的科室。
这是全国最出名的不孕不育门诊,集中着全国最优秀的专家;老专家无人愿意承担改革管理制度的职责,年轻专家面对如此多的前辈,谁也不愿,更不敢出头做,妇产科更多的人,愿意有机会进入生殖专业,无论以后的名途还是钱途,都是更好的更安全的选择。
如今妇产科的状况,与大外科以及第一医院其他几个在全国出名的科室不同。
多年前,第一医院大外科自张志祥往下,一直努力打破种种唯资历论的老规矩,张志祥曾经一句‘不拘一格降人才’,张志祥以自己的足以服众的学术成就临床业绩,不计较虚名,打破学术垄断,把培养年轻人才的传统打开,而后他亲手培养的李宗德主任为人宽和,因材使用,在张志祥主持下,连续破格任命凌远,周明为教学主任,行政副主任,而客观的条件―――十年文/革造成的人才断层,一定程度使得周明凌远这个年龄段的出色人才,从各个方面必须担当临床与管理上的重大责任;周明凌远与韦天舒,又确实在业务远远超过了同辈;到了周明主持外科工作的时代,学术气氛更是空前开放,着重对新一代医生的培养的传统,越发发扬光大,整个外科,没有任何学术垄断的土壤,而由着年轻却业务精专的几任级别不同的管理层,使得气氛额外开明,制度与管理改革,也就相对容易。
从普外科至大外科,从张志祥任院长到下两任院长直至凌远,领导风格一直遵行开放思想,优化管理,若干医院重点科室的管理流程,与20年前相比,都减少了计划经济时代,粗话管理遗留下来的许多陈冗陋习,尤其自凌远接任,一直在提高临床医生收入的同时,强化先进的管理理念,精化细化,执行评分制度,与收入结合,量化评比,使得许多科室都提高了效率,病房与门诊的操作都趋向规范化。
唯独,妇产科,一直守旧。
妇产科的泰山北斗,也可算作如今整个医疗界的泰山北斗,创造了中国治疗不孕不育的若干里程碑式的成绩,而且几乎是全国其他医院所有做此类项目的领头人的老师。
她开创了第一医院妇产科,从业的年龄,就是第一医院妇产科的生日。
老祖宗创造了第一医院妇产科无其他医院能及的辉煌,而生殖门诊在全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地位,带动了妇产科其他专业的发展,整个妇产科,各专业,在全国都居最领先的水平,也聚集着最多的高水平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