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碧血剑 > 第 99 部分

第 99 部分(3 / 4)

突然之间都出现了。袁崇焕熟读孙子兵法,以他的

大才,当然能善于利用,就算不能一举而灭了满清,至少也

可以令清兵十余年不敢再来进犯。

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一面扼守坚

城,一面另遣大军抄德军后路,终于聚歼德军三十三万人。经

此役后,德军就此一蹶不振。苏军元帅朱可夫的战略,基本

原则也不过是“守坚城,抄后路,聚歼之”九字而已。

然而崇祯是个十分急躁、毫无韧力的青年,那时还没满

十九岁,一见袁崇焕按兵不动,登时便不耐烦起来,不住的

催他出战。袁崇焕一再说,要等步兵全军到达才可进攻,现

在只有九千骑兵,和敌兵十余万决战,难求必胜。料想崇祯

就怀疑起来了:“你不肯出战,到底是甚么居心?想篡位么?

想胁迫我答应议和么?你从前不断和皇太极书信往来,到底

有甚么密谋?你为甚么一早就料到金兵要从西路来攻北京?”

他的性格本来就十分多疑,敌军兵临城下,又惊又怕之际,想

象力定然十分丰富。

这时又有尤世威一路援兵到达,另有侯世禄部一军,两

路部队人数不多,战斗力也不强,如派去和清兵交锋,一战

即溃,反而扰乱全军军心,影响京师城防。袁崇焕派尤世威

部去守昌平,那是明成祖以来历代皇帝的陵寝所在,如果给

清兵攻占,掘了皇帝祖宗的坟墓,此事非同小可。他派侯世

禄部去守三河,以作蓟州的后应,目的是牵制清军,乘机可

截断清兵归路。北京的卫戍部队本来有所谓“京营”,在明太

祖时是全国诸军之冠,精锐之极,可是这时久未训练,早已

CB

无用,所以袁崇焕派满桂和自己所带的九千骑兵守北京。

崇祯见他并不将所有援兵都调来守北京,更加忧虑重重。

总之,他见清兵来攻,已吓得魂飞魄散,只盼望所有援军的

一兵一卒,都在北京城外保卫他皇上万岁一个人。他完全不

明白打仗的道理。一支部队如果派出去攻击敌军后路,所发

生的作用,往往比守在北京城外要大得多。

清兵于十一月二十七日退到南海子,溃败之后,心中不

忿,便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出气。北京城里居民的心理是和

皇帝一样的,顾到的只是自己身家性命,大家听信了谣言,说

袁崇焕不肯出战,别有用心。许多人说清兵是他引来的,目

的在“胁和”,使皇帝不得不接受他一向所主张的和议。于是

有人在城头向城下的袁部骑兵抛掷石头,骂他们是“汉奸

兵”。石头砸死了几名兵士。

这种盲目的群众心理,实在是很可怕的,近代的群众心

理学书籍中常有提到。第一次宁远大战,清兵猛攻,眼见城

破在即,百姓就大骂袁崇焕害人,清兵退后,便即大哭拜谢。

据动物学家的调查报告,合群的动物(如老鼠)在遇到危难

时,往往会撕杀同类,或许是出于同一心理。

就在这时候,清兵捉到了两名明官派在城外负责养马的

太监,一个叫杨春,一个叫王成德。皇太极心生一计,派了

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甚、达海等人监守。

俘虏了两名小小太监,何必要派五名将领来监守?其中当然

有计。高、鲍、宁三人是投降满清的汉人。到得晚上,鲍承

先与宁完我二人依照皇太极所授的密计,大声“耳语”,互相

说道:“这次撤兵,并不是我们打了败仗,那是皇上的妙计。

你不见到么?皇上单独骑了马逼近敌人,敌人军中有两名军

官过来,参见皇上,商量了好久,那两名军官就回去了。皇

上和袁督师已有密约,大事不久就可成功。”

这两名太监睡在旁边,将两人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十

一月三十日,皇太极命守者假意疏忽,让杨春逃回北京。杨

DB

春将听到的话一五一十的禀报了崇祯。

第二天,十二月初一,崇祯召袁崇焕和祖太寿进宫,问

不了几句,就喝令将袁崇焕逮捕,囚入御牢。

祖大寿眼见之下,吓得手足无措,出北京城后等了三天,

见袁崇焕始终没有获释。崇祯派太监向城外袁部宣读圣旨,说

袁崇焕谋叛,只罪一人,与众将士无涉。众兵将在城下大哭。

EB

祖大寿与何可纲惊怒交集,立即带了部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