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家与离别(2 / 2)
坚毅,未来属于中国青年……”当年总理任西北边防公署主任时对青年的要求,推而广知成为举国上下合格青年的标准,即便远在德国、美国,陈燕鸿等基金会派出的留学生也耳熟能详。
“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保持强健的体魄!如果想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学习之外,必须要锻炼身体,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会锤炼你们的意志,使你们如钢铁一般坚强!”每天保持运动、参加业余体育比赛是留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旅德学生会的要求,也是国内教育部门的要求,聪明的大脑和强健的体魄同等重要。中国青年掌握枪杆子如同掌握笔杆子一样熟练,是新青年的根本标准。
这时,父亲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陈燕鸿面前,父亲老了,显得步履蹒跚,陈燕鸿登时热泪盈眶。 “陈牛子,生意咋样?”不时用扇子赶苍蝇的鲁大栓瞅见陈力,笑呵呵的打招呼。闸北苦哈哈的日子好过了,卤菜生意自然红火,鲁大栓心情畅快。走街串巷大半天没揽着活的陈力苦笑连连。 “啥生意啊!糊弄口饭吃!”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过去和自己一样逃荒到上海的苦哈哈,现在大都进工厂干活,一个月能挣三、四十块钱,谁还修锅被碗。
“牛子你就是想不开,你这身板,到厂子里干活,怎么都比补碗强,头几年你跟东子他们一样进工厂,怎么着手里也得有个千把块几百块的。祥瑞新村房子一套才700多,燕鸿留洋也快回来了,你总不能还让洋学生睡破屋吧?”鲁大栓念叨着,这些话隔个四五天,鲁大栓就会叨叨一次。
“大哥,自在惯了,受不了约束!”陈力憨笑道。进厂陈力想过,可听说厂里的规矩多,陈力不愿意受约束。修碗补锅图个自在。 “哎!牛子你上辈子烧了高香,就你这德兴,居然养了个留洋的儿。”陈力副烂泥不上墙的德兴,使鲁大栓一阵气堵,可惜自己的儿子不争气。
“嘿嘿!儿子争……”陈力话说一半,就呆呆瞅着从对街走来的青年,热泪盈眶,脸上却喜笑颜开。陈燕鸿走到父亲面前,跪下来,重重磕了几个头, “爹!儿不孝,让您受累了!”远行返乡见长跪,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习俗。 “快……快起来……你爹我身强力壮,用不着你现在尽孝!”陈力连忙拉起儿子,盼星星盼月亮儿子终于回来了。 “咋回事?回来也不捎个信。”陈力满面欢喜,仔细瞅着儿子, “壮实了!有你爹年青时模样了!” “牛子,瞅你美的!来,燕鸿,让鲁大叔瞅瞅,壮实了,还是洋鬼子的水土养人。”
父亲老了,背已经显得微驼。想起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把自己养活大,陈燕鸿端起酒杯, “爹,这一杯是儿敬您的,这几年让您受累了。” “滋……”酒入喉头滋了一口陈力笑眯眯打量着儿子,回来了!离家7年,终于回来了。 “燕鸿,这次还走不走?出息了!等回头到洋行、公司里谋个差,开上小轿车,住进小洋楼,再娶个媳妇……”又喝了一杯,陈力自顾自的为儿子谋划未来。儿子能过上好日子,死亦瞑目,泉下见到他娘,也算有交待了。
听到父亲的话,陈燕鸿神情一黯,犹豫着是否把基金会的安排告诉父亲。瞅见儿子脸色不对,陈力意识到也许儿子并不喜欢自己的安排。 “咋了……我也就随口说说,别当真!” “爹,我……我……在家里呆不多长时间!”陈燕鸿愧疚地说。陈力一愣, “走?去那?还回德国? 7年了,咋还没学完……”陈燕鸿一时无言以对,离家多年,却只能在家中呆一个月……
“爹,一直都是基金会供我在德国留学……”陈力点点头,是基金会供燕鸿留洋上的大学, “爹,当初在走的时候,我和基金会签了一份工作合同,回国后他们会提供工作。”陈燕鸿解释道, “爹,国家今年开始进行第二个四年工业建设计划,要在西南建设大型工厂,需要很多人,我……我在德国学的是工科,正好派上用场,所以……” “别说了,我知道……吃饭吧!”陈力明白基金会供儿子读书回报是必然,世上那有白吃的饭。
接下来两父子谁也没说什么,只是静静的吃饭,陈燕鸿几次想开口,话到嘴边又咽下,去西南,到底是西南那个省,谁知道,通知书上只有一个报道地点和时间。幕色中,两父子静静坐着,短暂的重聚意味着不久之后的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