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宫冷冷(下) (2)(1 / 8)
。
然而算不上文人的我,展转在商场的我,竟然也有着如此的迂执,虽然各坑的景况惨淡,我却坚持不愿去修改书名,更不愿去变更每天数千字的更新量,把一章分为两到三段发已经是我顺应时势的最极限,如果这两到三段还要分成两到三天发,我总感觉对于读者的诚意就太少了。
今天看见喆的留言:“……欣赏你的文笔,欣赏你的努力,欣赏你带给我们读者的那份清新和那份感动。但是,希望倚风你保持那份‘细腻如风,唯美如画’(引用包子的话,谢过)的风格,千万不要急躁,欣赏你的也许是小众,可千万不要为了更多的关注改变你自己的……”真的很感动。
虽然一再在自己的文中要求读者留言,但是却从来也没有想过要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而改变自己的坚持,不因时势而改变,或者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赶得上潮流的人,所以也就渐渐习惯了安于自己的脚步,从第一作到这第二作,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我觉得这就是成功,至于关注度,肯定是想要的,但绝不是通过妥协来获得,就像我在自己的介绍里说的,写文是为求知己,我只要求自己进步,而不是改变,就是因为想要找寻始终存在于网络但数目并不庞大的那部分读者,当然,也希望这个队伍能够越来越庞大。
“细腻如风,唯美如画”目前还是包子网友的谬赞,但却是倚风努力的方向,喆说“有时周末还会从头再读一遍”这个已经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因为我希望自己写的文不要像浮云,而是可以值得看三四遍还能有所回味的,所以我不介意成为冷文,只期待不要流失已有的读者,我不介意扑街,只等待能沉下心来真正看文的人。
不想变成快餐文,也不奢望“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我相信好的文来自时间的积淀,来自内心的修炼,虽然网络上时常飘弥着浮躁的气息,但是我通过自己的文也同样找到了数量不多的纯净安稳的少数派,我相信,作者在寻找读者,读者也同样在找寻着作者,总有那么一些人,想要不一样的空气,而我愿意安静地等待,哪怕只为几人、十几人、几十人……
我相信,有缘才有遥遥的会心一笑,只为我的一句、一词或一字。
知己是千金难求,我没有千金,更无需千金,只要认真写好每一个故事,种下自己一颗虔诚的心,等待,收获好多好多的知音,或者,这才是真正商人的一本万利吧?
吹面不寒杨柳风
寂寞王座 花评:温柔江南,和风轻舞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2-13 1:38:23 本章字数:3139
温柔江南,和风轻舞——作者:Echo
首先要说说我看小说的习惯,第一,我有很俗气的“主角偏爱症”,看影视剧也是如此,无可救药啊无可救药。不少人应该都这样,也并不是一味的“从善如流”,我只是觉得,身为“主角”,作者一定是把最最多的心思和笔墨放在他或她身上。着墨最多,自然最能于细微处见真知。我这个体贴的读者,怎么忍心辜负作者的一片苦心呢?
有这样一种说法,几乎每个作者的生平第一部小说,其主角一定是承载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最最美好的憧憬和寄托。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作者对自己剪影更艺术化的自我审视。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一部成功的作品,一个成功的角色,一定是复合而饱满的,对不对?没有圣人一般的无缺,也没有真的十恶不赦的坏蛋。那样的形象太过于高大,以至于产生距离感,让人亲近不得,可敬不可爱。而一个令人喜爱到无法自拔的形象,一定会折射出多姿多彩的光芒,有明亮的,有灰暗的,在他或她的身上,多多少少能找寻到自己的影子,这种共鸣是很美好的。
第二,细节和语言是我对小说好与不好感觉最直观的两个标准,很难说谁居其一,谁居其二。且不说行文布线,情节设计如何,因为我相信,能把握好每一个细节的作者,是绝对不会令自己的小说沦为没有灵魂的文字堆积的。我喜欢在流畅细腻的描述中,挖掘作者用心良苦安排的暗线,就好像捉萤火虫一样,把一个一个微弱的光点放进玻璃瓶子里,会不知不觉变成皓月之光。千丝万缕的细节,会带领我们,走向结局。在后面的文章里,找到与前文遥相呼应的地方,会很满足的会心一笑。并且,我很享受在“捉萤火虫”的时候,猜测结局的乐趣。
说了这一大通,似乎还没有进入正题呀……太意识流了……其实,我只不过想抛砖引玉,来说说倚风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书中的种种良苦用心。倚风自己也担心,太含蓄的行文,会不会在这个快餐文化横行的时代被不断涌现的繁花湮没,而缺少愿意耐着寂寞,走进深巷来寻找酒香源头的有缘人。尤其是自觉前十章太波澜不惊,没有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情节。其实,止水深潭,往往隐藏着暗涌阵阵,摄人心魄的巨浪,在等待着卷天的那一刻。
通篇优美的文字,令人有如畅游在花香鸟鸣的静谧丛林,不觉心旷神怡。唯美到足以入画的文字,每每在阅读的同时,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诗意的画卷。而心思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