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开拍《日月神剑》(4 / 6)
……
这样拜师都行,我汗~
不过没关系,后来还不是凸道士反过来要拜他为师。
阿日、阿月被封为日月神侠、获赐日月大宅。很多村们请他们帮忙,累得他们筋疲力竭。
阿月有透视眼,帮孕妇看孩子的性别,(咦,那不是现代的B超么?)
他看大家都喜欢要男孩,就索性都说是男孩:
“是男孩”
……“肚子圆的是男孩”
……“肚子尖的是男孩”
……
来了个男的,“肚子扁的是男孩。”
“男孩?”来人下了一跳!
当然,在这部戏里面郭晋安和张卫健天下无敌的搭配那才是重点。
例如有一段戏,皇宫前,宣称皇上感染风寒,不能早朝, 等了一个早上的阿月不满,对阿日:“你说明天早上我说起床感染风寒,不能早朝改天再拜,行不行”
阿日:“行,以后再也不用来了。”
阿月:“为什么?”
阿日:“被斩首了。”
虽然和张卫健比起来在搞笑方面的天分弱了一点,但是郭晋安也时不时地凸显了自己的搞笑特点。
比如,戏中说他有感知能力。来了一个人请他看一张图,让他感应一下图中大房的黄金所在。
阿日:“这也不用怎么感应就知道黄金准是放在这间房子的中间么。”
来人大笑:“神侠果然才智过人,真是难不倒你,佩服、佩服”
来人走后,阿日:“这间房子怎么这么熟,岂不是我家,贼啊贼!”
……
由于亚视这部戏是边拍边播的,因此收视率很明显,像打了鸡血一样日日上升,不断有观众来信要求晚上播放的时候多放几集,免得看得不过瘾。荣少亨苦笑,我也想啊,可就怕演员们吃不消。
有付出就有回报。
张卫健和郭晋安凭借这部戏的前十集逐渐走红,虽然还不是什么名牌大腕,比起以前来也算是判若云泥了,片酬也涨了一倍,偶尔走出片场还会有三四个大妈五六个小妹围着他们索要签名。
而亚视电视台在继《水浒传》之后,又算是在电视剧方面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上一次捣鼓的是古朴版的古典名著,这一次捣鼓的是华丽版的神话传说,两次都这么成功,广告费卖得大大的火,海内外版权卖得彤彤的红。如此喜人的成绩,不禁让人崇拜起荣少亨的果断睿智英明神武来!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我辈,大展宏图我腾飞。
如今,亚视电视《日月神剑》成功播放,而这边荣氏大戏《英雄》也正在拍摄的如火似荼。
作为电影人,有尤其还是商人,荣少亨绝对不会拿这么大的投资开玩笑,因此在拍这部戏的时候,已经依靠自己在前世所知的经验,大肆炒作这方面的新闻。并且为了制造新闻效果,荣少亨部戏拿出上三四千万来搞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我和《英雄》有个约会”的大型联谊活动,邀请上千人参加,还有“《英雄》台前幕后的故事”电视直播节目,当然除了借助电视综艺栏目外,荣少亨还下令刊印限量版的《英雄》立体海报,每一张海报采用高科技手段,上面的人物凸显而出富有强烈的立体感,单是一张造价就高达几百元,乃是香港乃至世界有史以来最贵的一种。此款海报实际上是荣少亨根据那部3D电影《阿凡达》的海报而构思出来的首张立体海报,这种技术在前世很简单,在此时的香港则绝无仅有,属于“高科技了”。因此一经面世就被香港影迷疯抢,连来自日本,韩国,英国还有美国的一些海报收藏爱好者也参与进来,一时间每张《英雄》海报在黑市上竟然被炒成了三百美金一张!绝对是破了纪录!而随着海报的风靡全世界,《英雄》这部戏的宣传也成功地打入了世界影坛的眼帘。
荣少亨为什么敢于花费这么多钱搞这么多的宣传?事实上,在好莱坞,一部投资一亿的电影,拿上千万出来搞宣传,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荣少亨他们相比之下,还是显得穷酸----人家是美金,自己的是港币,已经够节省了,不过物有所值,至少这部作品的宣传很成功。
通过这几年的电影工作,荣少亨深深地了解到,一部电影之所以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有三个:第一,必须符合市场时尚风向的时尚性;第二,扩大观众喜好选择的容括性;第三,观众喜爱的明星名导效益以及强大无孔不入的包装宣传攻势!
可惜这一点经验教训,也是华语电影的前辈们失败了无数次总结出来的,更可惜的是,直到现在,华语影坛还是有许多创作者不明白这些浅显的道理,一味的寻找一些外在的,任何人可见可知的烂大街的所谓商业元素来拼凑自己的作品。
……
荣氏集团会议室里面。荣少亨正在讲叙自己关于香港电影如何走向好莱坞的策略,尤其如何凭借这部《英雄》反攻好莱坞这个阵地。在场除了王晶,韦家辉,黄百鸣等人外,还包括这部戏的武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