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结局(2 / 4)
张薄薄的烙饼,涂了一层甜面酱,夹了又香又脆的鸭皮和黄瓜条,递给了元元。
黎元元接过来,正美美地吃着。
突然听到邓萧说:“元元,嫁给我吧?”
她楞了一下。
先把嘴里的鸭皮咽了下去,又看了看那邓萧一脸期待的样子,就笑嘻嘻地点了点头。
心说,为了房子,结婚算什么?
看看后世,那么多人搞“假离婚”不就是为了一套房子吗?
吃着烤鸭,谈着房子。
这个求婚过程,也算奇特。
黎元元心想着,多年之后,如果自己的孩子听到老爸老妈是在烤鸭店里决定走入婚姻殿堂时,不知会做何感想?
而邓萧,一桩心事落了地。
嘴巴就再也合不拢了。
他美滋滋地吃着烤鸭。
恨不得第二天就去单位里开介绍信,和元元一起到民政局打结婚证。
元元和邓萧要结婚了。
两家大人都是喜笑颜开。
盼了那么多年,终于水到渠成,结为亲家了。
因为俩人提前打了结婚证,医学院里自然会优先考虑分房。
对邓萧来说,结婚证到手,给俩人的关系也打上了保票。
一连几天,兴奋得连觉都睡不着。
恨不得立马就到“国庆节”,好和元元一起搞一个旅行结婚。
而黎元元呢,在法律层面上已经和邓萧结为了夫妻。
这种感觉就像做梦一般。
她在考虑着,要不要和邓萧先体验一下夫妻生活?可随后,还是觉得趁着这最后的五个月,好好享受一下单身乐趣吧?
到了国庆节那天,就要举办婚礼了。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能做小孩子了。
这年夏天,田爸爸准备开一家影楼。
他和招待所的李主任已经谈妥了,在一楼租一个单间,作为摄影工作室。门面招牌就挂在电影院门口,那边紧临着大街,人来人往的非常热闹。
现在看电影的,大多是谈恋爱的小青年,也是他的目标受众。
而摄影橱窗,就设在临街的餐厅外面。
从街上走过去,一眼就看到了。
伟民和元元又帮着田爸爸出了不少点子。
比如要印刷一些宣传单页,散发一下。在这附近的茶楼、餐厅里都摆放一些。另外,再准备一些小书签,和电影票附在一起,这样也能面向观众做一些宣传。
经过一番紧张筹备。
到了八月末,影楼终于开张了。
从这以后,田爸爸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这十年来,他在外滩上给人拍照,夏天炎热冬天寒冷 ,着实不易。
可他就这么一步一步走了下来。
而王妈妈呢,去年和杨淑芬一起开了个服装加工厂。
是和街道合办的,厂址就在弄堂里,由街道出场地,她和杨淑芬负责设计。随后,宋阿娣也加入了进来,帮着跑销售、做管理。
她嘴巴能说会道,在宣传上很有两下子,服装的销路还不错。
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黎元元倍感欣慰。
无论是田爸爸和王妈妈,还是黎爷爷和崔奶奶,都过了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还有三个哥哥,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正在不断地努力着。
“国庆节”终于来到了。
黎元元和邓萧举办了一个简朴的婚礼。
随后,就背着包,去了海边。
在那里,俩人住了整整一个星期,算是度了个蜜月。
婚后,他俩就住在邓萧的宿舍里。
每逢星期天,就回邓萧爷爷那边,和家人好好聚一聚。
半年后,邓萧单位里给分了一套两居室。
黎元元乐得不行。
这一下,在京城里终于有房子了。
等到明年,也就是一九九四年,房改就要开始了。到时候,只要向单位里交一点钱,就能把这套房子买下来。
除此之外,她和邓萧还买了一套独门独户的小院子。
虽然只有三间北房和两间东屋,可格局和地段却很不错。
当时,这所宅子的主人打算出国。
于是,就把宅子卖掉了,籍此筹措了一笔费用。
黎元元替他们感到惋惜。
现在正是出国留洋热,为了出国什么都放弃了。殊不知,这会儿出去所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
在国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好歹还算体面。
可出去之后,却要跑到餐馆里刷盘子,做那种最机械、最繁重的体力活。
可也正是因为出国热,她和邓萧才有机会买到这样的宅子。
总体来说,这套宅子可不便宜。
这是她的版费,外加上邓萧卖了一套邮票,才凑够了这笔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