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结局(3 / 4)
可她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后,这些都是稀缺资源,即便有钱也买不到。
也就赶在这个时候,才能买到这种宅院吧?
元元结婚了,谢海宁颇感惆怅。
他知道她再也不会回去了。
而他呢,继续留下来的理由也没了。
这年夏天,他来辞行。
在小院里,见到邓萧和元元,说自己要去“魔鬼城”。黎元元有一种预感,这一回谢海宁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于是,她找出那三张红票子,给了他。
还托他把那条铂金项链,捎给黎鸿钧和徐玉姗。
“海宁,如果你见到我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就告诉他们,我在另外一个时空里生活得很好,请他们不要挂念……”
谢海宁郑重地点了点头。
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他始终是他俩的好朋友。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三日,谢海宁再次来到了“魔鬼城”。
此时,该办的事情都已经办妥了。
这一世的“父母”都生活得很好,房子也买了,一切都稳定下来了。
而他,也能放心地走了。
站在“魔鬼城”前,望着那一堵堵断壁残垣。
他迈开大步走了进去。
身上穿着的,正是来时的那件白色T恤。
一阵天旋地转之后,谢海宁睁开了眼睛。
蓝天白云,眼前的一切都很熟悉。
和他当年独自一人跑到“魔鬼城”旅游时的情景,简直一模一样。
他扭过脸来,看着那辆旅游大巴。
那位高个子的女导游正在大声吆喝着,让游客们抓紧时间,准备上车,马上就要清点人数了。
望着这一切,他简直难以置信。
自己竟然回到了消失的那个时间点?
也就是说,这个时空里的一切还未发生改变。那他,岂不是在另一个时空里多活了二十年?
而元元呢?
这会儿是不是还在读大学?
回到沪上,谢海宁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黎元元。
他按照元元留给他的地址,找到了黎鸿君的家。可那里却没有叫黎元元的女孩,他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叫黎力。
接着,他又找到了黎爷爷和崔奶奶。
可那里还是没有叫黎元元的。
他不禁疑惑起来。
自己究竟生活在哪个时空里?
也唯有找到元元,才能证实这一点吧?
他立即搭乘飞机,去了京城。
根据记忆,他找到元元和邓萧所居住的那所小宅院。
在大门外,听到院子里传来了一阵小提琴的声音,就像在锯木头一般。
他心里一阵激动。
知道这才是黎元元,也就是当年的小田园。
这些年来,她和邓萧一起隐居在闹市里。
过着一种田园般的生活。
从一九七五年到二零一五年,她的人生是和邓萧一起走过的。
无论是活在现在,还是活在未来。
青春路上有了彼此的相伴,人生才变得如此精彩。
——尾声——
一年后。
谢海宁怎么也没想到,千万百计回到后世,反而不适应了。
他怀念着过去,怀念着昔日的点点滴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打算去边疆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昔日生活过的痕迹。
临行前,他打电话给元元,想邀请她一起去。
可元元说,她和邓萧正在边疆,正站在那片土地上。
原来每年夏天,邓萧会陪着她去那边住一段,四处走走,采采风。而今年,邓萧参加了“支边”项目,为期一年。
于是,她也过去陪着他。
谢海宁一听,放下电话就搭乘飞机赶了过去。
现在,从乌市到舒城,每二十分钟就有一架航班,非常方便。
到了舒城之后,他乘坐公交车抵达了团场。
如今场部还在,不过已经变成了一座标准的小城镇了。
一排一排的楼房,整整齐齐的,再也找不到昔日的一点痕迹了。
下了连队,变化更是惊人。
机耕连的驻地不见了。
那里已被一望无际的棉花地所覆盖。
营部、学校和运动场也不见了,那里也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农田。
后来,他找到一位老职工问了问。
说是九十年代中期,连队合并了。大型农机都分了下去,除了技术人员和教职工,全员搞起了联产承包。
有的家庭买了棉花收割机,一年收入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连队里的年轻人,大多跑到舒城做生意去了,只剩下一些老职工。
另外,还有一部分职工退休后,也回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