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南明那些事儿 > 第一章 诡异

第一章 诡异(2 / 4)

这个呵气成霜的冬日,钟声给这座万籁寂静的古都带来了一丝生气。

等了许久,朝堂上依旧不闻人声,群臣是集体失聪了,还是全都死绝了?朱由检没有心情去琢磨这份诡异,不过等得有些不耐烦。他没有往日的怒火,只是淡淡地对司礼太监说:“先去拜谒太庙,再早朝吧。”司礼太监唯唯诺诺着出去,招呼车马成行。

每年的大年初一,皇帝到太庙拜谒已成惯例,车马应该是早就准备妥帖了的。不过,老天似乎成心要将这一天的诡异继续下去。司礼太监找寻了许久,并不见銮舆的踪影,马匹依旧在马厩里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早餐。

为了能让皇帝出行,司礼太监只得将长安门外群臣的坐骑赶拢在一起,吆喝着聚集在端门外。原本还一片死寂的紫禁城,一下子热闹起来。这些临时征用的马匹,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身负重任,只是一味地跳腾嘶叫,肃穆的端门瞬间变成了嘈杂的马市。

安全第一,太庙是没法去了。司礼太监只得向正准备登舆的皇帝回禀:“圣上还是先早朝吧。”朱由检没有深究内中的缘由,只是默默地点点头,微微发出了一声只有自己能够听到的叹息声。

幸运的是,文武群臣总算从东、西长安门进来了,让新年的第一次朝会不至于冷场太久。文臣们从西门进来,他们的位置在东面;武官们从东门进来,他们的位置又在西面。两股人流很快便汇聚成一团,官员们屏住气息,提着下摆,以半蹲的方式相互穿插着,纷繁的场面与端门外的“马市”遥相呼应,让刚刚还一片死寂的紫禁城热闹得似乎过了头。

朱由检实在没有兴致观看这样的闹剧,新年的朝贺草草收了场,但老天爷导演的诡异还在继续。

朝会刚刚结束,一场大风便席卷而来,令人猝不及防,扬起的尘土遮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大风霾,震屋扬沙,咫尺不见。)朱由检用袖子遮着脸,匆匆退到内殿,拜谒太庙的心思早已荡然无存。恰在此时,太监送来一份急报,这是凤阳守陵谷国珍送来的,急报的文字不多,朱由检很快就找到了最关键的字眼“凤阳地震”。

凤阳是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是整个大明王朝的龙脉。“莫非……?”朱由检不敢再往下想,他召来筮官准备算一卦,希望能博个彩头,让诡异的新年恢复一点常态。

卦签很快就出来了,上面写着几句话:

“帝问天下事,官贪吏要钱。八方七处乱,十爨九无烟。黎民苦中苦,乾坤颠倒颠。干戈从此起,休想太平年。”

未待看完,朱由检双脚不禁颤抖起来,整个身体重重地瘫坐在椅子上。头上的皇冠被震掉了,滚了几滚才在不远处停下来。朱由检没有理会,他仰着头,缓缓地闭上双眼,两行泪水从眼角的皱纹间横溢出来,滴落在地,散成了一片。

突然,朱由检恍然大悟:这不是老天爷玩弄的诡异,而是大明王朝的亡国气象!

他此时还不知道,东北的清政权在这一天改元顺治,幼小的爱新觉罗·福临(皇太极第九子)已在去年八月登基,多尔衮成为辅政王。而在两天后的古都西安,“心有灵犀”的李自成也宣布“登基”,建立了“大顺”政权,改元永昌。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永昌元年,三个政权的年号堆积到了一起,预示着一场血雨腥风的到来。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这是李自成在西安誓师时喊出的口号,朱由检若能得知,当会发自肺腑地深表完全赞同。

三种意见

诡异的新年总算是过去了,该过的日子还得过。对于如何应对危局,朱由检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收集整理出了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南迁”,倡议者——左中允李明睿(江西南昌人)。

在德政殿陛见时,李明睿屏退左右,向朱由检陈述“密策”。李明睿认为,“只有南迁一策,可缓目前之急”,因为在“流贼”与清军的两面夹击下,北京失陷不过是时间问题。与其拼死抵抗,不如主动南撤,腾出地方给“流贼”和清军死磕。咱们还有“留都”南京,还有“财源”江南,足以让大明王朝循东晋、南宋的旧例,凭借长江天险偏安一隅,再折腾个几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秦淮河畔醉生梦死,笑望中原硝烟遍地——隔岸观火,当是多么惬意而畅快之事!

李明睿的建议,深得朱由检的欢心。其实在李明睿神秘兮兮地提出这条“妙计”之前,朱由检早就动了“南迁”的心思。

但是,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并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读书有人管,娶老婆有人管,夜生活有人管,生孩子有人管,更别说“南迁”这么大的事了。

在这件事情上,朱由检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同样神秘兮兮地告诉李明睿,自己早想这么干了,但是群臣不同意。(此事我已久欲行,因无人赞襄,故迟至今。)

莫非群臣要“誓与京城共存亡”,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展现一番忠义与豪迈吗?

三岁小孩或许会相信,但三十四岁的朱由检是绝不会当真的,十多年的执政生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