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部分(2 / 4)
那就以少侠之命来换取钟姑娘之命吧”,智空似乎让步。
“大师所指何意”?公孙长明知故问。
“请少侠自裁以谢天下”,智空振振有辞。
“看来今日不是钟姑娘命赴黄泉,就是在下葬身地府了”,公孙长扫视全场道。
众豪杰唏嘘不已,对智空的行为颇有微词,甚至有人出声道:“挟持小姑娘实乃卑劣行径”。
“施主可要磨蹭到何时”?智空催道。
此时,钟素梅更显痛苦之状。
“好吧,好歹决定生死之事,大师可容在下思虑一番”?公孙长依旧平静。
紫光阁前偌大的场地,上百号人,顿时鸦雀无声。
远处似乎传来几声雁鸣。
“既然钟姑娘或在下是必死之人,那么恳请大师允许在下吹奏一曲,权且为将死之人送行吧”,公孙长近乎恳求。
“老衲奉劝少侠莫耍诡计,以免造成终生遗憾。再者,不管是少侠还是钟姑娘,老衲都会在心里进行超度”。
公孙长操起骨笛,缓缓吹奏起来,笛声低沉婉转,幽咽绵长,如泣如诉,听得场上群豪黯然动容。
智空全神贯注,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
然而,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有些事情防不胜防。
当一群北飞的大雁经过头顶时,公孙长的笛声一改宫调,以羽声疾鸣三声。头顶的大雁猛然惊叫,加速飞过。
同时从天空中落下几团东西,“啪啪”的掉在地上。
也有的掉在人的身上,也有的掉在人脸上。
智空正注视着公孙长为他自己奏哀乐,突然笛声奇高,而后听到雁鸣,再后来,两团热乎乎的东西掉在鼻子上,还溅进左眼里,挡住视线,还伴随着难闻的腥臭,立时意识到是天肥鸟粪。
既然是鸟粪掉到脸上,还进入眼里,太难看,太难受,就赶紧用手拂去。
就在智空愣神儿,拂去鸟粪之际,公孙长业已发动,没有人看清他的身法,甚至连“白影一花”这样的感觉就不曾有过。
当众人再看到公孙长时,他已然手携钟素梅站在距智空前方五步之外,身边还有惊魂未定的宋士英。
智空呆住。
众人呆住。
片刻之后,全场暴以惊呼:“好快的身手”!
智空被众人惊醒,暴退,勾起禅杖,拉足架势。
看来是大雁,是大雁的粪便,救了公孙长和钟素梅。
也可以说是意外,是天意。
其实都不是,是公孙长自己。
智空制住钟素梅,距公孙长十步之遥。智空不是冯通,功力超群,而且是在双方僵持状态之下,公孙长再快,只要一动,钟素梅必立毙智空掌下。
是以不能硬来。
公孙长只有迅疾平静下来,和智空周旋。
机会总是有的。
那就是远处传来的几声雁叫。
腊月,大雁由此地向北迁徙。这是公孙长随爷爷打猎时获得的信息。同时,他还清楚,在高空中长时间飞行的鸟类,不能受到惊吓。突遭惊吓,必然振翅高飞,同时还要排便以释负荷。
而排便,就是公孙长最大的希望。
他太需要一些意外的惊动来吸引智空的注意力,只要智空一点点疏忽,就回给自己带来机会。甚至鸟粪落到自己身上,给自己能动作的理由,也是机会。
于是他吹奏骨笛,以骨笛的高音惊吓飞过头顶的大雁。
和他预想的一样,大雁们不负所托,不吝赐粪。
而钟素梅和公孙长的运气实在太好了,似有神助,相反,智空的运气似乎太差简直就是倒霉。
两团粪便竟然掉到智空的鼻子上,还溅入左眼,他又爱干净,用手去抚弄。
好了,这一动手的功夫就够了。
要知道自公孙长和智空的第一句对话开始,他就在寻找别人不易觉察的机会。
于是少林掌门擦拭鼻子上和眼里的鸟粪,公孙长就救下了钟素梅和自己。
钟素梅在须臾之间,经历生死考验,斯时,业已把头埋在公孙长的肩头,嘤嘤地抽泣起来。
苏天寿看到白衣少年在措手之间从智空手中救下小姑娘,惊愕不已。看到智空抄起了禅杖,正欲上前再度厮杀。
突然有人大叫“失火了”!
但见华山派柴房方向火光冲天,众豪杰顾不得许多,疾奔救火而去。
大漠鹰飞之 九 寻 访
华山一战,最大的冤大头是少林智空和武当清风,而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公孙长。
一把火烧起来,华山派并无多大损失,只是柴房和柴草而已。
而华山似乎不怎么缺这些东西。
毕竟积雪三尺余厚,火势当然不会胡乱肆虐。
趁着起火之际,少林,武当,峨眉,木剑通等一干武林人士下山而去。
留下的有判官方书和,六合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