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2 / 8)
标记,虽然不被官府承认,但也算是一种家名。扈县这个地方翻遍史书也没有哪个望族在此常居,哪里来的村庙。”
“许久以来,扈县就不曾出过一人得立家名?”
“立家名的当然有。但是,你也去过那里,穷苦边境之地。开家立系,所惠者上下三代。上及父母,中到姊妹,下荫儿女,其余均不在列,这能有几个人?等他们繁衍到成为大村落,建立宗庙,早搬到中州富裕之地去了,谁还在扈县留着。”
“原来如此……”
景晴扑哧一笑:“除夕之夜,我们要在这里谈一夜公事么。”
庭秋也笑了,拱手道:“哎哎,是我的不是,辜负了良辰美景。”说话间忽然上前一步抱住了她,柔声道:“小景,这些年我常常想你。”
景晴一下子愣住了。
不远处爆竹声声,灯火通明。
亭前,树下,角灯朦胧的光线中两人相拥。
过了好一会儿庭秋才慢慢放开,看向眼前人。
景晴也静静回望他,过了一会儿忽然道:“你这举动,在我们这里可问个以下犯上的重罪哦。”
“景晴要拿我问罪么?”
她扑哧一笑,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嫣然道:“问罪不必,只是,不合规矩。在我们这里,应该是这样的……”她上前一步回抱住他,然后吻了上去。
良辰美景,佳期有年。
这一次两个人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直到被渐进的喊声惊动这才分开,两人相对着调整了下呼吸,心里都冒出来“今天不是时候”这样一个念头。听着传来的“大都督”的叫声,景晴笑了笑:“到长平乐舞的时间了,一起去看看吧。”
扶风、孟郡、邵郡这三地,每到重大节庆,必舞长平,只不过这种场合不象祭祀之时,不讲究规矩,更多是借长平乐舞的喜气来为佳节相聚添彩。
乐舞之地在正室之前的空地上,演奏的都是此间宾客,长平乐舞优雅而喜庆的乐音飘飞在寒冬的空气中。西山铭霞已经提剑入场,做好起舞的准备,等景晴到场,乐音顿时换到“剑舞”一段。和铭霞对舞的是北营将军的女儿琴期,两人都是一身好武艺,将长平剑舞跳的繁复绚丽,几近巅峰。这几地在类似场合跳长平剑舞的时候一向是从未服礼的少女们开始,三舞为礼,然后才由成年人跳,也是连续三舞。完整的长平剑舞本来就分三段,如此正好各跳一轮。铭霞、琴期跳过第一段;第二段献艺的是长捷的两个侄女,将门技艺自不用说,博得阵阵喝彩。第三段却是一时无人上前,虽然军中见习的女孩儿几乎都会长平剑舞,但是这种场合除了技艺还要讲身份,自己掂量一下出身也就缩后面了。铭霞左右看了一圈,拉住书霖道:“我和你跳着第三段。”书霖想了想笑道:“我可不敢和你同舞,你们跳得太快,我跟不上。”目光也转了一圈,喊了声:“明侯,我们两个为长平尽舞。”凤吟台没想到这一出,一圈人都跟着起哄把她往前推。书霖递了把剑给她,笑道:“我们两个都是刚学会的,搭伴正合适。最后那段长平词,我来做就是了。”凤吟台这才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接过舞剑,跟着她到了场中。这两人都是初学,又是第一次搭伴,技巧上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但也称得上中规中矩。一曲舞罢,书霖放声吟诵。这是长平乐舞的另一个传统,舞最后一段的人要即兴作“长平词”一首,一般都是借景成文,或歌咏主人盛情、或抒发对新年的期望,又或者写景抒情。
书霖的长平词一共十六句,歌颂她所看到的百废俱兴的扶风,以及对未来太平时光的期许。待到唱完最后一句制式的“载歌载舞,共此长平”,但听掌声一片。江漪对子樱道:“你家这个姑娘真正把你的本事学了个十足。”子樱笑道:“我这个丫头自小好读书,也就这点长处了。不过,她从哪里学全了长平剑舞,之前教了她多少次都不成样子。”都督府的人一边笑答:“好像是常来此间和她玩耍的,韩家那个小郎君教的。”子樱愣了一下,问铭霞,后者笑道:“就是我家阿竹。书霖说我们都没耐心,只有阿竹不嫌弃她功底差,跟他学得毫无负担,反而成了。”
少年人结束,就是第二轮长平乐舞。从燕飞开始,到景晴收尾。和景晴搭档的是她的金兰姊妹云门子樱,最后的长平词则由景晴来做,表达了对清渺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望,正是封疆大吏应有的风度。
乐舞结束才是夜宴,韩庭秋和庭慕夫妇也被请入主厅接待。清渺之时实行的还是分餐制,一人一盘,除了主座和贵宾座外,其余人等各寻自在的地方坐。一室贵胄高官,韩家人夹杂其中格外醒目。好在这一年来都督府几次大的家宴韩家都有人在上座,对于投来的充满意味的目光也已经习惯了。当然,都督府的宾客们也不复初时的好奇样子,更何况比起韩家的人,这日席上有更值得欣赏的宾客——江漪和澄碧黛。
江漪是有名,澄碧黛则是奇怪,谁也没想到这位澄家大小姐居然会到她母亲恨之入骨的西山景晴这里来过除夕。不过澄碧黛长袖善舞,加之容貌出色,谈吐风雅,倒也让很多官员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