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年华婉转处(1 / 7)
集庆封城,好在天寒地冻行人稀少,商路未开,关市冬休,倒也没妨碍多少人。百姓们听到都督府发生的事,对官府做出的这个决定很能理解。各处里坊的保甲里正挨家挨户盘查,旅馆、酒楼、青楼等地,更是被州府衙役们兜底查。
封城的第二天,城门口发生了争执,几个人一定要出城,因为这些人特殊的身份守城官不敢呵斥,于是从巡城官一直上报到集庆知府,就连负责集庆防卫的东营将军都赶来了。即便是这样两个在集庆城跺跺脚都能颤三颤的人,面对这几个一定要出城的也只有陪着笑脸劝说,原因无他——这些人是明信宫的神官。
神官们说是奉了司正之命前往扈县轻云宫办事,此事事关接下来的大祭,并非有意冲撞官府的封城令,只是祭祀仪典所规不敢疏忽云云。别的也就罢了,一说到仪典,莫说东营的将军,就连饱读诗书的知府都两眼一摸黑。神宫祭祀种类繁多,不同目的、不同规模,仪典大相径庭,遇到罕见的一些祭祀,就连神官们也只有去翻书,莫说他们这些行政官员。又纠缠了小半个时辰,双方都有点不耐烦。神官这边先等来了援兵——明信宫的司正亲自来了。
当下的明信宫在清渺神宫体系里只能堪堪排入二流,但毕竟是集庆的主神宫,沾了这个郡治的光,感觉上至少在扶风境内就有资格和轻云宫平起平坐。神轿停下,款款走下的明信宫司正一身神官正装,白黑两色、裙摆曳地、广袖及膝,大带之上系着长长地玉佩,行步间佩环轻扣。
集庆府的官员一下子就掉了几分气势,而这位往日里被人称为“平和亲近”的大司正这一日神色沉肃。
她说:“大祭,国之重典,为何在此阻拦。”
不等知府说话,她摆了摆手:“我知道为了缉捕盗匪集庆封城。但是,这与以往因为战争的封城不同,城外并没有敌军压阵,开一下城能出什么事情?还是说……”她神色一凛:“明府觉得神官之中有盗匪?”
这句话谁也不敢接了,正尴尬中,一人眼尖,叫了声:“乡师来了。”
司正抬眼望去,心中顿时“咯噔”了一下。
燕飞驾车而来——她亲自驾的车。人到近前,向司正行了个礼又和同僚们打了声招呼,神色从容道:“事情的经过我都知道了。司正,明信宫的神官们一定要破封城令,是为了大祭祀的需要?”
司正心里的不安更深,但此时此刻也没有回避的可能,只能冷着脸点点头。
燕飞微微一笑:“这大祭的事情呢……我是一点不懂。”说到这里,微微回头,朗声道:“斗胆请教。”
马车的帘子掀开,走出的是承平宫司正西山明流。
明信宫司正身子晃了一下,明流也不说话,两人相对着沉默了一阵子,还是她先撑不住,讪讪道:“大,大司正到了啊……”
“封城前一日到的。”
她想说:“司正为何不到明信宫下榻?”但张了张嘴,竟然发不出声来。
“本司从没有在任何典籍、经文中看到过镇魂祭祀有什么事需要在这样的时刻由两地同时处理,明信宫是从哪部典籍中找到的仪轨?”
明信宫司正说不出话来。
明流看看仓惶的神官们,神色平静的朝燕飞道:“开城与否是当地府衙的事,神宫不会干涉。”说完转身登车,燕飞行了个礼,叫了个府衙的官员送明流回都督府,自己再面对明信宫众人的时候脸上已经没有任何笑意。
安靖时期,神官们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如文成时代,但一般来说还是超然于地方,神官即便违反法度,只要不是太天怒人怨,也是由神宫自行依律处罚。然而这一天扶风府破了例,燕飞回来的时候并不仅仅让神官们乖乖回去集庆继续封城,还带回一个消息:“集庆府扣押了两名神官”。理由是——这两人不是明信宫的人。
文成后期一直到乱世纷纭后一百多年,神宫脱离了人们希望的超然,与各国政治纠缠。特别是乱世刚刚开始的时候,诸侯割裂,山河尽碎,但是神官们特殊的身份使她们可以自由游走于列国之间。她们中的很多人利用这个便利,充当了各种各样的间谍角色。等到诸侯林立逐渐变成强者竞逐,神官们的便利几乎是一夜间消失了。很多诸侯国对神官们下达了严厉的地域限制,一开始是禁止离国,一直到最严苛的离城即杀。劭庆、孟等几个国家对神官们实施的是郡内制——可以在神宫所属的郡内自由行动,若是离开这个范围,就需要神宫和地方官府同时给予同行令。清渺元年,神官们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在国内各地行走很少会被地方官拒绝,相应的,如果发生了,人们就自然会朝着最恶劣的可能去想象。
燕飞带回来这个信息的时候,西山景晴正和明流煮茶论书。明流带来据说是从鸣凤流行开来的煮茶饮,用从来只是入药的茶叶加上炒熟的芝麻、腌制的青豆等配料一起煮,只饮其水。第一次喝的时候景晴被这种难以形容的咸甜苦混合味道吓倒了,可在明流连着几天的带领后,竟然有种每天非要喝一盏的留恋了。看到急匆匆归来的燕飞,景晴自然的递上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