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危机(3 / 4)
但来到上海几十年,深受英国人影响,下午茶已经是上海犹商上流社会中沟通社交的重要环节。无所事事的贵妇人们可以利用午后闲暇时光,在茶香掩映之中,兴奋、嫉妒地谈论别人的私生活和家长里短。在爱俪园的吸烟室内,李历清却是大亨的关注重点,他随便透露一点消息,可能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总理特使访日,其首要目的在于促成中日两国重新互派公使,缓和两国紧张局势,一旦中日两国就山东等诸多问题达成谅解协议,相信亚洲将实现真正永久和平,届时笼罩于两国间的战争阴云必随之淡去!”手持着雪茄烟的李历清躺靠在软沙发上,面带着职业式的微笑,东拉西扯,在这种场合中,李历清绝不会谈论任何经济问题。尽管如此,李历清的话却已经透露了很多信息,中日两国的关系无论是紧张或是缓和,都会直接体现在证券市场。
“李经理,您对总理特使访日达成协议是否持有信心?”维克多沙逊机警的问道,这位新沙逊洋行的创办者,曾经毫不留情的把纵横上海半个世纪的其曾祖父大卫沙逊创办的老沙逊洋行挤出了上海。
李历清扫了眼瘸了一条腿、坏了一只眼的犹太巨商,沙逊在浦东房产投机中损失惨重。早在共和七年其即在浦东购地,在共和八年后,由于各华方公司拒绝接受 “租地建房”的开发方式,其被迫投巨资自建房产,结果共和九年《国民购地法案》一经出台,损失惨重的沙逊濒临破产,而近两年来却在金融市场大获其利,咸鱼翻身。
“信心?在历清看来,总理之所以愿与日本缓和关系,就是因为欧洲酣战七年之久的教训,中日两国均为后进工业国,一旦两国间爆发战争,旷日持久,只恐两国工农业将严重受创,不利两国实业发展与国家利益。调和两国关系势在必然!
原敬内阁上台伊始就一再表示将竭力改善中日两国关系,原敬内阁曾多次讨论归还我国山东权益,并愿与我国展开新关税会谈,同意修改汉冶萍公司不公合同,现在中日关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特使到达日本后,相信在元旦前,中日两国将会恢复外交关系,实现两国的缓和,这是两国发展的必然,未来中日两国将携手共创亚洲新纪元。”
李历清依然是半官方式的腔调,当然其中也参杂了个人的观点,目的就是让犹商相信,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将持续,最不利的外部因素会因中日两国和解而消失。李历清需要犹商继续在金融证券市场投入巨资,一来是企业需要他们的资金,另一个方面相比于西北股票市场,上海股票市场投机性太强,绝大多数股票远远超出实际价值。正是因为犹商在股票市场上的 “投机”,才会使上海股价持续走高,交易旺盛。当欧战即将结束的消息公布,股灾不可避免时,李历清并不希望犹商逃过一劫。
下午五点,李历清婉拒了哈同的晚宴邀请,乘车驶离租界,目的已经达到,从犹商的谈话中李历清相信他们未来投资重点仍然是上海的股票市场。而另一方面德国通过第三国提出媾和,在各国高层都是绝密,原因非常简单,一旦消息外泄,已厌战至极点的各国民众,一定会逼迫政府接受德国的媾和请求,届时无疑会影响到前期的秘密谈判,这一点是各国必无法接受的,严格保密势在必然。
西北市,共和中国行政首都,夜幕已经降临,但实业大道1号国务院六楼会议室内,内阁成员会议已经进行六个小时,这或许是内阁有史以来最漫长的一次会议。德国通过第三国提出媾和,这一爆炸性的情报从驻德秘密办事机构传来后,在内阁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不亚于共和九年的海原大地震,当时整个西北市都感觉到强烈震感,而这同样是场 “地震”,对共和国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地质地震。
“……目前,我国对交战国出口占整个出口额的70%,高达73.6亿元,到年底将达到85亿左右。根据农商部经济专家推算,如欧战停止后,前六个月我国出口额将减少35%,六个月后将减至战时水平的50%甚至可能更低。我国经济将严重受创,尤其以生产交战国军需品为主的中小型下游代包企业,将导致至少六万家中小企业破产或濒临破产……
欧战结束后,欧美工业势必重新复苏,目前受列强控制,执行的低关税将严重不利于保护实业,欧美工业品将纷纷涌入国内,势必对本国工业造成严重冲击……根据专家估算,停战第一年,我国经济将下滑18%,第二年将下滑15%,第三年会略有回升,但想恢复至共和十年水平,需要八至十年时间!”穆耦初的分析在表明了中国面临的严酷现实,欧战是中国经济的催化剂,一旦结束后果不堪设想,一连串数字说明寒流要来了。
“欧战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并在不同程度上停止黄金自由兑换,金本位制名存实亡。由于大战初期各国一方面禁黄金出口,另一方面抢购黄金,因而共和三年、四年黄金价格急速上扬,四年后金比价再创新低,跌至1:39.84。但共和六年,银价开始随世界物价上涨而急剧上涨,金银比价重趋缩小,共和九年最高为1:15.31,回复到1871年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