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东唐再续 > 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四) (1)

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四) (1)(8 / 11)

本之内,如邸直、食宿费、给牙人的费用、过税等。若加上这些支出,经营成本势必还要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陆路贩运距离的缩短。

通过这些计算,李曜知道唐代粮食贩运的经营成本直接决定粮食陆路贩运的距离。其中,若两地相距不到500里,购粮成本因其约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而起主要作用;超过500里,则因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一半,运输成本取代购粮成本的地位起主要制约作用。可见,若要使粮食陆路贩运距离延长,除提高买卖两地之间粮价差外,最重要的举措应当是改善陆运条件,降低运费,进而降低经营成本。这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地区往往难于实现,而李曜觉得非常有必要在这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弄。

其实刚才他得出的结论还可作一反证。由于粮食的陆路调运受官私运输费用的制约有客观的距离限制,为了备荒救灾,所以朝廷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依赖市场调配功能,而是设法就近建立仓贮(包括义仓和常平仓),就地赈贷。若仓贮不足,往往采取任灾民逐食他乡的办法。

如贞观初年,因国无储积,加之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莫不自安。贞观三年,关中丰孰咸自归乡。总章三年,天下40余州旱及霜虫,百姓饥乏,诏令任往诸州逐食。永淳元年,以年饥,关内诸府兵,令于邓、绥等州就谷。不仅百姓就食,高宗自己亦常率百官住东都就粮,玄宗也曾数幸东都,以就贮积。而且就食地区广阔,朝廷甚至允许河南、河北百姓往淮南、江南逐食。安史之乱后,因关中米贵,衣冠士庶,颇亦出城。山南剑南,道路相望,村坊市肆,与蜀人杂居。其知合斗储,皆求地蜀人。这都是人流动代替物流协的作法。

即使物流动,其流动范围亦很有限。如贞观七年,山东、河南13州大水,朝廷遣使赈恤。高宗永徽二年诏,其遭虫水处有贫乏者,得以正、义仓赈贷。开元二十一年,京师饥,诏出太仓米200万石赈给。到了后期,朝廷在京师屡出太仓米贱粜,在河南府出含嘉仓米出粜,在其它地区如郑、滑、定、越等州则中以当处义仓斛斗赈给。总之,在唐代,即使是凶荒年景各价极高,由于陆路运输成本太高,粮食流通范围亦未见扩大,朝廷仓粮流通也仅限于各州郡、城镇范围内。灾歉之际,长途流动的多是人而非物。换言之,超越千里的粮食长途贩运只在顺流而下的水路和朝廷不计成本的水陆结合的漕运才可实现。

既然运送不能实现,那么粮食生意就只能就地来做,而军队一旦出征,所耗费的粮食更是惊人。这就是为何有了李曜掌握的河东军械监之后,李克用遇到一次大旱,就立刻变得缺粮的原因了。李曜再怎么了得,除非完全不计成本四处调度,才能勉为其难不使粮食匮乏,否则的话,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旱情爆发之处粮价飞涨。

而且李克用这些年打仗就没停过,那个消耗又岂是玩笑?

想到这里,李曜捏了捏眉心,道:“除了这些之外,陆运司驰道的规划某也已然批准了,河中七州之间的官道都要重新整修,修成驰道,要求是暴雨不断路。待驰道修成,河中诸州之间的粮食调拨便要轻松许多,至于河东方面,待河中修完,看看成效,再决定是否照此办理。”

张全义苦笑道:“就怕远水解不了近渴啊,节帅。”

李曜微微一笑,道:“二位还是要多去农业司,最近有几项研究,某十分重视,不知二位可曾知晓?”

二张对视一眼,同时摇头。李曜道:“一个是养猪,一个是蓄肥。”

“蓄肥?”二张同时反问了一声,看他们的模样,显然没有听懂。

李曜笑道:“某之所谓肥,肥料是也。”

张全义苦笑问:“那,又何为肥料?”

李曜干咳一声:“便是粪。”

张全义愕然,张居翰也奇道:“节帅为之易名?”

李曜摸摸鼻子:“所谓肥料,乃指使地肥沃之料,只是换个说法罢了。”

张全义想了想,问道:“节帅的意思是,储存粪……那个肥料?”

“不光储存。”李曜道:“施肥是一门很严肃的学问……”

张全义老大不小了,听了这一句,却忍不住“噗”地笑了一下。李曜偏偏不笑,一本正经道:“农业司已经试验出了几种新的制肥办法,以及种什么东西需要什么肥料……这难道不是学问么?张公勿笑,某以为此中学问,不比吟诗作赋来得小。诗吟得再好,养不活人,肥料施得好了,却说不定便能多养活不少人。”

张全义听得肃然一惊,拱手一礼:“节帅教训得极是。”

李曜见他明白过来,这才道:“此番农业司弄了这么一些……”当下把他根据中国古代肥料使用发展,引导农业司搞的新型肥料如数家珍的说了出来,让二张知晓。

诚如方才他们对话所言,中国古代文献中称肥料为粪,如土粪、皮毛粪等。甚至以植物作肥料也称粪,野生绿肥称草粪,栽培绿肥称苗粪。施肥则称为粪田。在漫长的岁月中,肥料的应用和施肥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